此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居之所。诗人王慎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景致与隐士生活的情趣。
首句“选地幽栖近水湄”,点明了隐居地点的选择,靠近水流之处,环境清幽。接着“野人争席鸟忘机”一句,生动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野人们在园中争席而坐,连飞鸟都忘记了戒备之心,展现出一种淳朴和谐的生活氛围。
“垂柳袅袅供书带,蔓薜青青取制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观。垂柳轻柔,仿佛是为读书之人提供了一条条绿色的书带;青青的藤蔓和薜荔,可以用来制作衣物,体现了园中资源的丰富与利用的智慧。
“不学蒋园延客少,却嫌郑谷受名非”两句,通过对比蒋园和郑谷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当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对过去某些隐士行为的反思。诗人似乎更倾向于一种简朴、不刻意追求名声的生活态度。
最后,“任公本擅投纶术,可以方壶作钓矶”两句,借用了古代钓鱼高手任公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钓鱼这一休闲活动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