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谬持文柄得时贤,粉署清华次第迁。
昔岁策名皆健笔,今朝称职并同年。
各怀器业宁推让,俱上青霄肯后先。
何事老夫犹赋咏,欲将酬和永留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驪的作品,名为《荅王涣》。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其精致,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深厚学养和对文字的巧妙运用。
“谬持文柄得时贤”中,“谬持”意味着错误地掌握或理解,“文柄”指的是文学的权衡,通过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当时文坛上的流弊有所批评,认为一些人错误地把握了文学的标准,导致得到了“时贤”的名号,这里的“时贤”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粉署清华次第迁”则描绘了一种文职升迁的情形,“粉署”指的是政府机构,“清华”在此处可解为高洁的意思,整句表达了官员们通过清正廉洁逐步升迁的情况。
“昔岁策名皆健笔,今朝称职并同年”中,“昔岁”指的是过去,“策名”是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健笔”则强调文字的刚健有力。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写作能力和担任官职的情况,表达了一种对于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感慨。
“各怀器业宁推让,俱上青霄肯后先”则描绘了文人们各自擅长、相互推崇的情景,“器业”指的是个人特有的才艺或职业技能,“宁推让”表达了一种谦逊和尊重,“俱上青霄”形容他们共同升至高位,而“肯后先”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谁先谁后的问题不再重要。
最后两句“何事老夫犹赋咏,欲将酬和永留传”中,“何事”是一种疑问词,用来表达一种惊讶或不解,“老夫”则是诗人自称,表示自己年岁已高。诗人在此表达了即便到了晚年,也还沉迷于赋咏之中,希望能将自己的文学成就永远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文坛和仕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官职以及个人名望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定超然的人生态度。
不详
及进士第,擢累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时,拜中书侍郎,兼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幸凤翔,为大明宫留守。罢,俄进尚书左仆射,以司空致仕,为朱全忠所害
寂寂金庭洞,清香发桂枝。
鱼吞左慈钓,鹅踏右军池。
此地常无事,冲天自有期。
向来逢道士,多欲驾文螭。
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
不是悲殊命,唯愁别近亲。
黄莺迁古木,朱履从清尘。
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
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
竹,风吹青肃肃,凌冬叶不凋,经春子不熟。
虚心未得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