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和参谋李舜举(其二)》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场景,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感慨。
首联“一怒王师吊伐初,堂堂人物古谁如”开篇即以“一怒”二字点出主人公的豪情壮志,王师吊伐则暗示了其参与的战争背景,堂堂人物则强调了其非凡的气概,对比古今,突出其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颔联“剑头何患无炊米,楯鼻多应有檄书”运用比喻手法,剑头象征着勇猛的战士,楯鼻则指代战鼓或军令,表达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无需担心缺乏战斗所需的物资与命令,体现了主人公的自信与决心。
颈联“尽道公孙能跃马,应怜学士独焚鱼”将主人公与历史上的公孙述进行对比,后者以善骑马著称,而此处的“学士独焚鱼”则可能暗喻主人公在文治方面的才能,同时也流露出对其孤独处境的同情,展现了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尾联“旌旗未度长河水,千骑元戎已捣虚”描绘了一幅战争场面,旌旗代表军队,长河象征战场,千骑元戎则指众多的士兵与将领,捣虚则是深入敌后,打击敌方要害的战略行动。这一联不仅展现了主人公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也预示了其最终取得胜利的结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英勇、智慧与多才,以及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