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昔居百丈元夕有诗后十年是夕过京师期子因不至

北游烂熳看并川,重到皇州及上元。

灯火风光记前事,管弦音节试新翻。

期人不至情如海,穿市归来月满轩。

忽忆寒岩曾独宿,雪窗残夜一声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北游归来,再次踏入京城时的情景与思绪。首句“北游烂熳看并川”,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远游时的豪放与畅快,仿佛在辽阔的河川边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接着,“重到皇州及上元”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元宵节,京城的繁华与节日的喜庆跃然纸上。

“灯火风光记前事,管弦音节试新翻”两句,通过对比,既回忆起往昔元宵节的灯火辉煌和音乐声中的人间烟火,又暗示了今夜新曲的尝试,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的情感在这对比中显得深沉而复杂。

“期人不至情如海,穿市归来月满轩”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期待的人没有如约而至,心中的情感如同浩瀚的大海,深邃而难以言喻。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选择独自穿越喧嚣的市井,归来时月光洒满房间,这份宁静与自我反思,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一句“忽忆寒岩曾独宿,雪窗残夜一声猿”,将思绪拉回过去,回忆起曾经在寒冷山岩中的孤独夜晚,窗外飘落着雪花,远处传来一声猿啼。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凄美的画面,更蕴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当下境遇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是一首富有深度和韵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都下送僧归闽

汴水悠悠去不回,绿波垂柳眼初开。

日边无意事迎送,海畔有山归去来。

白却人头忙日月,缁飘山衲乱风埃。

此行若到忘情处,拂石猿声后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夜雨歇怀渊才邦基

剧笑无因见秀眉,劳生会合恨难期。

永怀京国旧游处,伏枕梦魂初破时。

战叶萧萧山雨后,绕床唧唧草虫悲。

明年定复西归去,船尾何妨载我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权巽中

摩云标格久去眼,传得诗词锦段新。

雪玉在躬秋满鬓,风雷为舌语惊人。

留连南浦西山雨,弃掷炉峰绣谷春。

何日诗肩拥寒帔,对床听我说京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书承天寺西斋壁

半年客食毗陵寺,颇厌尘埃污衲裙。

虽有一身犹外物,且将万事付浮云。

忽思放浪佳山水,要与顽麻散骨筋。

凉夜满庭风露重,竹梢微月欲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