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胶山寺壁

岗头鹁鸠鸣,定欲唤晴雨。

驱车指东山,山下寺亦古。

道人双眼青,雪齿起柔语。

松回万壑风,落絮趁轻舞。

日薄咏归欤,扁舟在烟渚。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头斑鸠叫个不停,似乎预告着天气的变化。
驾车前往东山,山下的古寺映入眼帘。
僧人眼神如青翠的松树,说话轻柔洁白的牙齿可见。
松涛声中,山谷间吹过阵阵清风,飘落的柳絮随风起舞。
夕阳西下,我吟诗感叹,驾着小舟停靠在烟雾笼罩的水边。

注释

岗头:山头。
鹁鸠:斑鸠。
定欲:似乎。
唤:预告。
驱车:驾车。
东山:东边的山。
寺亦古:古寺也很古老。
道人:僧人。
双眼青:眼神如青翠。
雪齿:洁白的牙齿。
柔语:轻柔的话语。
松回:松涛声。
万壑风:山谷间的风。
落絮:飘落的柳絮。
轻舞:随风起舞。
日薄:夕阳西下。
咏归欤:吟诗感叹。
扁舟:小舟。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声响和僧人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开篇“岗头鹁鸠鸣”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预兆的氛围,“定欲唤晴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敏锐观察,既有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也表现出对未来变化的期待。

“驱车指东山”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行动和决心,而“山下寺亦古”则将景物与时间相结合,勾勒出了一个历史悠久、宁静安详的空间。紧接着,“道人双眼青,雪齿起柔语”对僧人的外貌和语言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不仅塑造了一位神态自若、口才非凡的僧人形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智慧。

“松回万壑风,落絮趁轻舞”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通过松风和落絮(即落叶或花瓣)的动态美,诗人传达了大自然在不经意间展现出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日薄咏归欤,扁舟在烟渚”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光线的变化,诗人的情感也逐渐转向归途。这里的“咏”字使用得当,不仅传递了一种吟咏之声,也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叹息。而“扁舟在烟渚”则以一种淡远的情怀,结束了这次山中小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精细描绘,以及对僧人的形象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

元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岁后书怀

他乡故乡老若此,新岁旧岁穷依然。

烹茶但有二升水,沽酒初无三百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黄公择还故山

惜解鸥边缆,愁分柳下襟。

柴荆方永昼,草树复连阴。

煮茗泉须沽,烧香火放深。

是中真富贵,莫受二毛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敬礼瓦屋和尚塔偈

大空无尽劫成尘,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国来寻彼岸,洞山林下过迷津。

流流法乳谁无分,了了教知我最亲。

一百六十三岁后,方于此塔葬全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延庆宫

一簇楼台地,嵯峨四面函。

路盘七折岭,坐对六时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