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显刘公挽诗(其一)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胡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一生都在为国家操劳,到了晚年面临危难时,他的意志更加坚定。
皇宫深处,汉家仪仗已远去,寒风中,贵族官员们穿着胡地皮衣瑟瑟发抖。
尽管有上千人极力邀请他出仕,他却始终没有起身,即使被封万户侯,他也视若烹煮一般无动于衷。
看着朝代更迭,晋朝变为梁朝,这样的频繁变迁实在难以忍受,即使是卑微如蝼蚁的小民,也还在苟且偷生。

注释

忧国:关心国家大事,忧虑国家安危。
晚节:指晚年。
宫阙:古代宫殿,象征皇权中心。
胡裘:胡地的皮衣,代指异族统治者。
烹:比喻牺牲或轻视。
暮晋朝梁:比喻朝代频繁更迭。
蝼蚁: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为纪念忠显刘公而作的挽诗。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忧虑和对英雄晚节的赞美。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这两句表明活着的人对于国家的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深刻,对于那些在晚年仍然坚守职责、面对危机时志气更为昂扬的人充满了赞赏。

"汉仗尘深远宫阙,胡裘风急半公卿。" 这两句通过描绘古代边塞的荒凉和战乱的紧迫,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国防之脆弱的担忧。

"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国家危机之下、英雄不再出现的情况,以及那些被封为侯爵的人们无法担当起拯救国家的重任,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如同美食般被外敌侵吞。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那些在历史危机时期仍然能够坚守忠诚、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的赞美,以及对那些苟且偷生的小人行为的鄙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英雄的崇敬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忽见早梅

积雪凝闽岭,凌风识暗香。

疏花经雨瘦,卧影入溪长。

万里难为赠,九回空绕肠。

绿原聊驻屐,试待月荒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昔柳柳州作永州山水诸记泉石之状如在目前兹峡上群山与柳州之文颇类

山溪荦确冒荒筠,石溜涓涓尽日闻。

微水寒来浑见底,峡山雪后欲侵云。

深溪春动梅争发,绝壑林高日易曛。

应似零陵溪上景,林泉多类柳州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枕上闻雪呈赵郭二丈

上瑞来宁玉座忧,夜声先到竹窗幽。

饥肠已作来年饱,病眼聊须腊月收。

高士清贫无弊履,故人狂兴阻扁舟。

却思清旷江边路,鹑兔成车酒自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泊舟

遥依沙岸系扁舟,风落荒山万木愁。

枕下惊波时汨汨,天边寒梦信悠悠。

遭忧和峤仍丹泪,远适虞翻易白头。

离乱偪人全策少,微生从此任浮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