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关

五步一坡陀,十步一曲折。

风雨剥蚀馀,石色沁积铁。

窈真绕羊肠,深疑入鼠穴。

天光透覆釜,地影破圆玦。

举头三尺压,容足二分劣。

匐匍升山巅,半晌犹哽咽。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画眉关的险峻与神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恶。

首句“五步一坡陀,十步一曲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画眉关地形的复杂多变,每走几步便是一处陡峭的山坡,每行十步又是一个曲折的路径,形象地展示了山路的崎岖不平。

接着,“风雨剥蚀馀,石色沁积铁”描绘了经过风雨侵蚀后,岩石表面呈现出一种铁锈般的颜色,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时间的无情。

“窈真绕羊肠,深疑入鼠穴”进一步渲染了画眉关的幽深与险峻,羊肠小道蜿蜒曲折,仿佛深入到老鼠的洞穴之中,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

“天光透覆釜,地影破圆玦”则将视角转向天空与地面,天光穿透云层,如同倒扣的锅盖,而地面上的影子则像是被切割成不规则的圆形碎片,生动地描绘了光线与阴影在自然中的交错与变化。

“举头三尺压,容足二分劣”描述了站在画眉关上时的压迫感与空间的狭小,抬头可见的天空似乎只有三尺之宽,脚下的空间也仅能勉强容纳两寸,强调了环境的险恶与限制。

最后,“匐匍升山巅,半晌犹哽咽”表达了攀登画眉关的艰难与挑战,即使爬到山顶也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过程中还伴随着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极限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眉关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面对自然挑战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256)

缪荃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卫辉道中

征车惯耐北风寒,检点征衣总觉单。

古道夕阳鸦背闪,太行残雪马头看。

地当河北民风健,天入中原眼界宽。

醉把吴钩一长啸,壮怀毕竟误儒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武昌感怀二首(其一)

片帆又到武昌城,江上青山倍有情。

游子重来黄鹤笑,故人无恙白鸥盟。

梅花笛里诗心淡,荒草洲边客梦清。

太息吴刚已仙去,临歧涕泗忆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武昌感怀二首(其二)

旧时同学半应官,愧我疏狂觅食难。

劫火江山犹绮丽,少年意气渐阑珊。

半生落拓张仪舌,万里栖迟阂叔肝。

日暮乡关渺何处,苇花萧瑟北风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荆州

层城百雉尚巍峨,城外寒江走白波。

豚犬儿郎天下笑,鲫鱼措大古来多。

解名共羡文泉笔,节镇终挥无赖戈。

霸业才人两消歇,临风都付竹枝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