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大夫奏表

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

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话语间不仅能映射出兴衰更替,就连浩瀚大海也可倾覆、巍巍高山亦能移动。
好比将夜明珠剖开带入暗室,照亮了黑暗;又似将春天的气息引入寒枝,使之复苏。
即便是死灰也能重新燃起熊熊火焰,枯朽的骨头紧随着也似乎重新生长肥沃。
即便牺牲我个人的生命又有何益处,对于那深重的养育之恩,报答之情是永无止境的。

注释

非唯:不仅仅。
言下:话语之间。
变:变化,反映。
荣衰:兴盛与衰败。
夜光:夜明珠,比喻珍贵之物。
归:带入,引导至。
暗室:黑暗的房间,比喻困境或不明朗的处境。
春气:春天的气息,象征生机与活力。
死灰:熄灭的灰烬,比喻绝望或无望的状态。
翻腾焰:重新燃烧起火焰,比喻重生或复兴。
朽骨:腐朽的骨头,比喻极其衰弱或无生命力的事物。
长肥:此处比喻恢复生机或变得丰盈。
便杀:即使牺牲。
微躬:谦称自己,微小的身体,指自己。
复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生成:养育,形成生命的过程。
恩重:深重的恩情。
报无期:回报没有尽头,无法完全报答。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谢王大夫奏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

“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 这两句强调了语言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个体的荣辱,更能引发天地间巨大的变化。这里的大海与高山,是不可一世而尽的自然之象征,通过它们来表达诗人对言论影响力的认知。

“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 这两句则是借助对比手法,将光明与黑暗、生机与枯萎对立起来。"剖夜光"和"驱春气"都是极富想象力的表达,它们描绘了光线和生命力在自然界中的流转,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这两句通过对比来展示生与死、衰败与复苏的奇迹。"死灰"和"朽骨"都是无生命的象征,而它们竟然能够再次迸发出火焰或重新变得丰满,显示了诗人对生命力不竭的赞叹。

“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考,即即使去除个体的欲望和私心,又有何益?而"生成恩重报无期"则是对天地间恩泽深厚而又难以回报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方干卓越的想象力,更透露出他对于生命、自然和言论力量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漳州于使君罢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国二十四州使君无非亲故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把得新诗草里论。

枯井夜闻邻果落,废巢寒见别禽来。

形式:

隋堤词

尝忆江都大业秋,曾随銮跸戏龙舟。

伤心一觉兴亡梦,堤柳无情识世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