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潘湘云梅花小影卷子

寻常遭遇不常情,费尽人才作赋声。

我似武乡增一叹,却怜元直死彭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平常的经历却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情感,人们费尽心思才写出这样的诗句。
我如同武乡侯诸葛亮般多了一丝感叹,又为元直(徐庶)在彭城的去世感到哀怜。

注释

寻常:平常。
遭遇:经历。
不常情:不同寻常的情感。
费尽人:人们费尽心思。
才:才。
作赋声:写出这样的诗句。
我:我。
似:如同。
武乡:武乡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封武乡侯)。
增:增添。
一叹:一丝感叹。
却:又。
怜:哀怜。
元直:徐庶(三国时期的人物,字元直,刘备的重要谋士)。
死:去世。
彭城:彭城(古代地名,今江苏徐州)。

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小影卷子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寻常情境中展现出不平凡情感的感慨。首句"寻常遭遇不常情",暗示了画面中的梅花虽是寻常之物,但通过艺术家潘湘云的笔触,赋予了超出常态的情感深度。次句"费尽人才作赋声",进一步赞扬了画家的才华,认为她能以文字描绘出梅花的神韵,如同赋诗一般生动。

诗人以自己比作武乡(即宋代名将狄青),感叹潘湘云的技艺使他为之动容,甚至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徐庶(字元直),他在被迫离开刘备时,曾发出“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的豪言。诗人在这里借元直之死于彭城的故事,表达对潘湘云艺术才能的敬佩,同时也寓含了一种对人生志向的共鸣和惋惜之情。

整首诗以梅花小影卷子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高度评价和个人情感的投射,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年文人对传统艺术的珍视与感慨。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六首(其七)

不落宫商太古音,无劳弦上发清声。

高山流水有馀意,除却子期谁解听。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八十九)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

觅一毫旧相,了不可得,千年桃核里,元是旧时仁。

觅一毫新相,了不可得,新旧之相既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道泰时清万国宁,咸淳二年正月一。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九十六)

秋雨乍晴,秋天如洗。九日菊花新,千林黄叶坠。

人人只知骤步登高,往往蹉过自家稳密田地。

切忌,切忌。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六十)

直下是,直下是。这边那边,满眼满耳。

绵绵兮长存,湛湛兮不痕,拟议依前隔海门。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