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通卿赴省

闽南江西人,蓬梗适相会。

妙龄华发身,气味适相爱。

问其先世谁,意者了翁派。

肯学喜文章,绰有风流在。

自馀锻鍊方,犹鼓我炉鞴。

自馀组织工,犹勘我机械。

一投百无牾,始契终不外。

漕台开棘围,非金必沙汰。

也为八韵谐,辄擅诸生最。

明年动春官,再捷惊晚辈。

御楼昼刻长,入赴集英对。

危言撄龙鳞,稳步踏鹏背。

倘来幸勿骄,归学远且大。

形式: 古风

翻译

福建江西人,命运使我们相遇。
青春白头,气息相投,深深相爱。
询问彼此祖先,可能是了翁一脉。
他酷爱文学,才情出众。
除了修炼文采,还激励我磨炼技艺。
他的工艺精湛,如同检验我的机械般细致。
初次相识无异议,始终如一的契合。
选拔官员时,他脱颖而出,非金即玉。
诗词竞赛中,他总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次年春闱高中,令晚辈惊讶。
登楼应对考试,时间漫长而庄重。
直言不讳,步履稳健,仿佛踏在巨龙和大鹏之上。
若能保持谦逊,归来后学问更深远广阔。

注释

蓬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妙龄华发:年轻时已白发苍苍。
气味:气息,这里指心灵相通。
了翁派:可能指的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风。
肯学:愿意学习。
文章:这里指诗词文章。
锻鍊:锻炼,提升。
炉鞴:古代炼铁工具,比喻学问或技艺的磨炼。
组织工:工艺精湛。
机械:比喻复杂精细的工作。
一投:初次接触。
百无牾:毫无冲突。
漕台:古代负责水运的官署。
沙汰:筛选淘汰。
八韵谐:八言诗词的和谐。
诸生:众多学生,泛指读书人。
春官:春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再捷:再次取得好成绩。
危言:直言。
龙鳞:喻指皇帝。
鹏背:大鹏鸟的背,象征高位。
幸勿骄:希望不要骄傲。
归学:回归学习。
远且大:学问更深远广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赠送给友人陈通卿的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陈通卿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首句“闽南江西人,蓬梗适相会”描绘了陈通卿的籍贯和命运如浮萍般聚散不定,但两人却在此相遇。接着,“妙龄华发身,气味适相爱”赞美了陈的才华横溢和年龄虽大但精神焕发。

诗人询问陈的家世,推测他可能出自名门——“意者了翁派”,暗示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陈通卿爱好文学,才情出众,“肯学喜文章,绰有风流在”。诗人鼓励他在学术上精益求精,“自馀锻鍊方,犹鼓我炉鞴;自馀组织工,犹勘我机械”,表示对他深具信心。

陈通卿在考试中表现出色,连中多科,“一投百无牾,始契终不外”,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诗人祝愿他在更高层次的官场中也能保持这种优秀表现,“漕台开棘围,非金必沙汰”。陈通卿在殿试中再次脱颖而出,让晚辈惊叹,“明年动春官,再捷惊晚辈”。

诗的结尾,诗人提醒陈通卿在取得成就后要保持谦逊,“危言撄龙鳞,稳步踏鹏背”,告诫他即使地位提升,也要谨慎言行。最后,诗人希望陈能从这次经历中学到更多,“倘来幸勿骄,归学远且大”,期待他未来能有更大的成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期待。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钟上舍应禧

向上机关口挂壁,一言且蔽诗三百。

胸次融成安乐窝,笔头点出华胥国。

诚然甚正□而葩,要会百家归一家。

从建极来都有准,出游尘外始无瑕。

形式: 古风

送梁藤州广誉解组还朝兼简葛子章卢伯真

乾道淳熙间,随牒公之邑。

我闲时曳裾,公喜常折屐。

过从未多时,情好已相得。

功名打门催,马首遽湖北。

一为卢溪留,便作弱水隔。

解后五羊城,恍如不相识。

初惊面颜苍,徐视髭鬓黑。

款曲遍咨诹,交游半悽恻。

一别十五年,种种事非昔。

更著一回别,又岂胜叹息。

梅雨逗谈机,槐风速行色。

愁边更添愁,客里仍送客。

笑骑五马归,郎省平步入。

天南九万里,谁得碍鹏翼。

语离当有诗,颂德似无益。

清晖百尺虹,方广千丈碧。

高盖山下松,极乐岩里石。

一切奇杰观,无不入我集。

转眼虽寥寥,扪胸犹历历。

公归为致言,久疏颇关忆。

老葛年少卢,亦有风月癖。

唱酬旧知音,来往今扫迹。

相逢问撙斋,依旧四立壁。

形式: 古风

送管宪出城

海上连旬雨,城东一尺泥。

肩舆行辙兀,据板坐犹攲。

鸟语如相问,松声似见嗤。

平生说高尚,何事送迎为。

形式: 五言律诗

送赣士刘虞卿赴省

赣岂无杰才,少有中我律。

君以谒求交,相见便相入。

赣岂无杰观,少有投我笔。

君以题求诗,相许便相及。

况加积业斋,亦入缘督集。

岂其夤缘深,姑以臭味密。

初知若久要,三岁如一日。

质稳不受浮,疑非自赣出。

辟雍诸伟人,大抵旧相识。

其高固天资,所揉亦气习。

谁使地块高,未放天马逸。

今听鹿鸣歌,催赴兰省急。

行时梅欲华,到时梅欲实。

愿言子如梅,华实俱蔚蔚。

笔头驱六丁,榜首争甲乙。

青衫拜白头,人子愿始毕。

修途莫之量,前辈顾所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