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原日落已黄昏,投宿荒村早闭门。
四野哭声听不断,几家剪纸夜招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乡村黄昏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或灾难过后的悲惨情景。首句“平原日落已黄昏”简洁地勾勒出背景,夕阳西下,天色渐暗,为整个画面铺垫了沉重的氛围。接着,“投宿荒村早闭门”一句,不仅点明了人物行动——寻找住宿,同时也暗示了村庄的荒凉与人烟稀少,闭门这一动作更增加了几分孤寂与不安。
“四野哭声听不断”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连续不断的哭声,直接描绘了战争或灾祸带来的痛苦与哀伤,让人感受到人性中最脆弱、最真实的一面。最后,“几家剪纸夜招魂”则以一种略带温暖的场景收尾,虽然在大环境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剪纸和招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悼,也透露出了一丝希望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悲壮又不失温情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不详
前游曾未半年违,忽已萧条封夕晖。
绝似鹤归千岁后,人民城郭总依稀。
不能遂远行,能不恋乡里。
招回天外魂,免作路傍鬼。
航海间道归,一家杂悲喜。
追言儿去后,烽烟惊四起。
潜行麦陇间,惨惨危莫比。
道儿幸先避,免共此流徙。
嗣闻前途危,又无书一纸。
翻悔令远游,行踪无定止。
今汝忽归来,回思转流涕。
惊定犹生怜,风尘面目改。
还问旧相识,半作国殇死。
相暌无几时,沧桑倏变矣。
且莫冀苟安,兵戈尚未已。
何当携家去,共入桃源里。
江关萧瑟恨何如,避寇偏难更卜居。
得福转因亡塞马,馀殃尚恐及池鱼。
堪嗟人事多迁变,空望妖氛尽剿除。
太息莺花歌舞地,三吴回首尽成墟。
细柳新蒲最动愁,书生常抱杞人忧。
明知草窃时难久,无柰瓜期岁已周。
鹤唳不堪频报警,狼吞到处尚穷搜。
白头野老多情话,追溯升平也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