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蟆子三首(其二)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阴暗处隐藏着毒性,但在光明之时却敢伤人。
不必费力去激起怨恨,只足以增添辛酸。
像鹰眼一般睥睨万物,蛇身下却庇护着鳞片之属。
上天视我如刍狗般卑微,我却甘愿与你亲密相依。

注释

晦景:阴暗的环境。
权藏:暂时隐藏。
毒:这里指害人的本性。
明时:光明正大的时候。
不劳:无需。
生诟怒:产生愤恨。
祗足:只足够。
助酸辛:增加辛酸的情感。
隼眦:鹰的眼角,比喻高傲的眼神。
看无物:看不起任何事物,极其傲慢。
蛇躯:蛇的身体,比喻狡猾或危险的存在。
庇有鳞:保护那些弱小或同类,'有鳞'代指其庇护的对象。
天方:上天正在。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用后即弃,比喻微不足道。
我:诗人自指。
甘与尔:愿意和你。
相亲:亲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蟆子三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虫豸(古时指的是一种小动物,现在通常指老鼠)的诗歌。诗中的每一句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只虫豸的特性和行为。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虫豸的狡猾与凶猛,它在暗处潜伏,对人类构成威胁。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这里表达了虫豸不轻易显示自己的愤怒,但当它攻击时,却是全力以赴,带着强烈的仇恨。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这两句描写了虫豸的外貌特征,它有着像蛇一样的身体和坚硬的鳞片,以及它那锐利的眼神仿佛在观察周围环境。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最后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虫豸这种生灵的同情和理解,虽然它可能被视为不洁,但它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元稹在观察自然界中的独特眼光,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多样性和平等性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二)

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

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

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

巴山昼昏黑,妖雾毒濛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虫豸诗.蛒蜂三首(其三)

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

害心俱毒螫,妖燄两吹嘘。

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虫豸诗.蚁子三首(其三)

攘攘终朝见,悠悠卒岁疑。

讵能分牝牡,焉得有蝝蚳。

徙市竟何意,生涯都几时。

巢由或逢我,应似我相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虫豸诗.浮尘子三首(其三)

但觉皮肤憯,安知琐细来。

因风吹薄雾,向日误轻埃。

暗齧堪销骨,潜飞有祸胎。

然无防备处,留待雪霜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