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形式: 古风

翻译

美丽的女子与我离别,留下镜子在镜匣中。
自从她美丽的面庞离去,秋天的水面再也没有荷花。
镜子多年未曾打开,红色的尘埃覆盖了青铜镜面。
今天擦拭干净后,映照出我憔悴的面容。
照完之后更加惆怅,镜子背面雕有双龙图案。

注释

美人:指美丽女子。
别:离别。
匣:装镜子的盒子。
花颜:美丽的容颜。
去:离开。
芙蓉:荷花,这里借指女子的美貌。
经年:多年。
开匣:打开镜匣。
红埃:红色的尘土。
憔悴容: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此处指诗人自己。
重:更加。
惆怅:伤感、失落。
双盘龙:镜背上雕刻的两条盘绕的龙。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感镜》,通过一面留下来的镜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愁和怀念。诗中的“美人”通常指的是逝去的爱情或美好的岁月,而不是特指某个人。

首句“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直接点出了主题:一位美丽的人与诗人分离了,她留下了一面镜子放在匣中。匣是古代盛放贵重物品的盒子,这里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藏。

接下来,“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比喻美人的离去。花颜代表了美人,花瓣飘零后便不复存在;而“秋水无芙蓉”则是说,没有了那朵美丽的荷花,水就失去了生机。

第三句“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时间流逝,镜子长久没有被打开,它原本光亮的表面现在被厚厚的尘埃所覆盖。这一句传达了时间对于美好事物无情的侵蚀。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诗人在某个清晨轻轻擦拭掉镜子上的尘埃,然后面对着这面久违的镜子,看到了自己的憔悴模样。这不仅是对个人美貌消逝的感慨,也是对于时光流转中一切美好事物都无法永恒的深刻认识。

最后,“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诗人在镜子里看完自己的憔悴容颜后,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忧愁和不舍。镜子的背面雕刻着双龙盘旋,这个细节增添了一种文化的深度,也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一面旧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尽哀愁和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那份难以排遣的情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新丰路逢故人

尘土长路晚,风烟废宫秋。

相逢立马语,尽日此桥头。

知君不得意,郁郁来西游。

惆怅新丰店,何人识马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新乐府.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誇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

周武隋文之子孙,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之孙取为戒。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