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惜春》由明代诗人陈大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哀愁与感慨。
首句“荏苒惊看春又残”,以时间的流逝为引子,表达了对春日即将消逝的惊讶与惋惜之情。“荏苒”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时光悄悄流逝的微妙感觉。接着,“年光如水去潺潺”一句,将时间比作流水,生动地展现了岁月流逝的不可阻挡性,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千丝弱柳牵难住,百转流莺唤不还”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柳条比作千丝万缕的柔线,试图挽留春天;而流莺的啼叫,则像是在呼唤春天的回归,但最终都未能如愿。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深刻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不舍。
“坐惜落花犹有态,暗伤青鬓易成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落花虽已凋零,但仍保持着其独特的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而“暗伤青鬓易成斑”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深深忧虑,青色的鬓发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岁月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最后,“明年记得芳菲节,行乐休教付等闲”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让美好的时光轻易溜走。这句话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当下的警醒,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与幸福。
整体而言,《惜春》通过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