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为蒋时雍题

大山如翁立,小山如孙陪。

千峰碧逶迤,万仞青崔嵬。

岩前泻瀑布,澎湃如奔雷。

白练几千尺,走涧仍萦回。

其间有幽人,结茆此山隈。

不是避秦人,爱此山水佳。

草屋八九间,中有古樽罍。

朝夕契至理,岂独泉石怀。

秋风落井桐,春光泄园梅。

课子读周易,呼奴扫莓苔。

径路绝轮軮,蓬门为谁开。

翻思商山翁,翊储今在哉。

更叹柴弃令,枉赋归去来。

异哉此中老,名迹俱与埋。

功名叹我辈,奔走九陌埃。

白发兼龙钟,征车犹未回。

贻此山灵嘲,招彼猿鹤猜。

披图为君赋,临楮空徘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幽静之美。诗人以“大山如翁立,小山如孙陪”开篇,巧妙地运用比喻,将大山比作稳重的老者,小山则如同他的孙子,形象地描绘了群山的层次感和动态美。接着,“千峰碧逶迤,万仞青崔嵬”进一步渲染了山峦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山间的瀑布,“岩前泻瀑布,澎湃如奔雷”,瀑布如同雷鸣般的声音,与山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震撼力。接着,“白练几千尺,走涧仍萦回”则以“白练”比喻瀑布,形象地表现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同时“走涧仍萦回”描绘了水流在山涧中曲折蜿蜒的动态美。

诗中还提到了山中的“幽人”,他选择在此隐居,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乐。“草屋八九间,中有古樽罍”描绘了幽人简朴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朝夕契至理,岂独泉石怀”表达了幽人对自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不仅仅是对山水的喜爱。

四季变换,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梧桐落叶与春天的梅花绽放,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课子读周易,呼奴扫莓苔”则展示了幽人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的互动,通过教育孩子学习《周易》,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诗人感慨于世态炎凉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功名叹我辈,奔走九陌埃”道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忙碌尘世生活的厌倦。“白发兼龙钟,征车犹未回”则暗示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诗人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1154)

江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兵备招游西隐寺

虔州说西隐,山水俱清幽。

故人稍公暇,折简招我游。

户舆渡赣水,衲子迎道周。

崚层步石蹬,举首见虎头。

佛阁对酒坛,飞翠连天浮。

汝弼有佳句,妙墨壁上留。

从来僧境嘉,何必寻丹丘。

修竹荫烈日,芙蓉殿残秋。

清爽涤万虑,寂静忘百忧。

主人有美酒,绮席罗珍羞。

觞酌不可限,无乃清绸缪。

虽无丝竹音,清歌胜齐讴。

颓然醉复醒,香茗三四瓯。

与发淩山椒,两腋风飕飕。

欢浃两忘返,山西夕阳收。

嗟哉此胜会,长揖谢君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九日遣怀

西江客六载,奔走声利场。

不知令节至,无乃案牍忙。

老妻淩晨起,谓我是重阳。

呼婢具酒食,几宴列高堂。

儿女幸团栾,劝饮数十觞。

虽无白衣来,五斗足徜徉。

今年气候迟,九月未肃霜。

篱菊尚无花,庭柑犹未黄。

试看长逝者,此酒不得尝。

安可不作乐,况近桑榆光。

放情不惜醉,载咏蟋蟀章。

饮酒和靖节,题糕叹刘郎。

遣兴即捉笔,短述焉能长。

好乐但如此,良士戒无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过踞岭

踞岭何崔嵬,限界两县境。

上岭如登天,下岭如历井。

乱石恣巉岩,使我心独警。

荷负畏颠蹶,骅骝失驰骋。

烈风鼓长松,阴云结秋暝。

尘衣思一振,侧帽不复整。

险阻须备尝,且莫悲断梗。

双眼足壮观,不觉过此岭。

虽然跋涉劳,野趣幸管领。

纪行无好诗,聊以杀风景。

形式: 古风

寄杨大尹景昌

君令东流邑,我佐西江宪。

云树窗湖海,相思隔州县。

屈指今五年,丰度不一见。

岂知岁月徂,但觉须发变。

念我数寄书,开缄见君面。

书中何云云,切偲更责善。

官卑不足嗟,位高复何羡。

赋命有厚薄,愿取各强健。

虽叨台省荣,能无故乡恋。

况深桑梓思,哀哀泪如霰。

平生谅所知,非狂亦非狷。

殷勤寄君诗,西风趁鸿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