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梅山弟留饮

醉中咄咄向空书,开眼犹能傲薄夫。

多事光阴存社栎,十年筋力老园芜。

籓篱吾道难为党,衣食诸人未信儒。

怀抱海深姑寄酒,习家池上不同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在醉意中对着虚空挥笔疾书,醒来后依然能对浅薄之人保持傲骨。
忙碌的时光像社树和橡树般繁多,十年间精力已耗尽,园林也荒芜了。
我坚守的道义难以结成党派,人们更多怀疑我是否真的信仰儒家。
心中深藏的情感只能借酒暂时寄托,我与习家池畔的人们道路不同。

注释

咄咄:形容连续不断地说话或责备,此处表示醉中倾诉。
薄夫:指轻浮浅薄之人。
社栎:社树和橡树,比喻时光的流逝。
园芜:园林荒芜,象征岁月的消逝和个人衰老。
衣食诸人:指周围的人,包括物质生活的追求者。
儒:儒家学派,这里指有儒家思想的人。
怀抱海深:比喻内心情感深厚。
习家池:历史上的名胜,此处可能代指与作者志趣不合的一类人。
不同途:指人生道路或价值观的分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二月四日梅山弟留饮》,主要表达了作者在醉酒后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首句“醉中咄咄向空书”,描绘了诗人醉后对着虚空挥笔疾书的情景,透露出内心的郁愤与不平。次句“开眼犹能傲薄夫”则展现了他即使在困顿之中,依然保持着傲视世俗的姿态。

第三句“多事光阴存社栎”,借光阴之无情,比喻世事的变迁和个人的衰老,流露出岁月蹉跎的无奈。接着,“十年筋力老园芜”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逝,自己年华已逝,精力不再,只能在荒芜的园中度日。

“籓篱吾道难为党”表达了诗人对于道义原则难以坚守,难以找到志同道合者的感叹,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复杂和个体选择的艰难。而“衣食诸人未信儒”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儒家知识分子的忽视和轻视,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悲哀。

最后两句“怀抱海深姑寄酒,习家池上不同途”,诗人以酒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但又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与世俗的享乐主义相去甚远,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孤独而又坚韧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以及对儒家理想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儿侄辈为燕老集石秀叔以诗来和之二首(其二)

白发扶携绿发迎,今为何日自欢声。

任供觞豆人情便,存古门庭俗眼惊。

寿语相期滋我愧,醉吟多感有儿赓。

但令里曲皆知孝,此酒何如考叔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儿侄辈为燕老集石秀叔以诗来和之二首(其一)

身是书中老仆童,布衣不溯马头风。

虽无二顷资穷巷,犹有三峰著睡翁。

虚室漫留庄叟白,新诗忽见相州红。

危时流俗滔滔去,铁石心肠独我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入京到西渡

昨宵北渡今西渡,系是离家第二宵。

诗伴风流勤犯驿,棹郎醉饱健迎潮。

丈亭浦上邻州接,笔架峰迷故里遥。

得意归来期可数,榴花如火照高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入城似吴竹溪

投眠方丈室,为趁午潮差。

父执子爱我,客身心是家。

夜床安纸帐,晓枕梦梅花。

早作临溪别,此情天共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