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
荷花犹有晚来香。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郊野的风景画卷。开篇“秋到郊原日夜凉”设定了季节和环境,给人以清爽凉快之感。接着“黍禾高下已垂黄”具体描写了农作物成熟的景象,表现出秋收的丰硕与喜悦。
“荷花犹有晚来香”则转换了画面焦点,从稻田到池塘,荷花在秋日余温中散发出最后的清香。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寓意着生命力与季节更迭中的坚持。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两句点出了时间点,即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诗人通过这一特定节日,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
最后,“竹洲有月可徜徉”一句则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适合静坐徘徊的夜景,月亮与竹洲相得益彰,为诗歌增添了一抹宁静与哲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清新,通过对秋天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和欣赏。
不详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暖日和风并马蹄。畦秧陇麦绿新齐。
人家桑柘午阴迷。
山色解随春意远,残阳还傍远山低。
晚风归路杜鹃啼。
已是青春欲暮天。酒愁离恨不禁添。
尊前休说见郎难。
别后要知还有意,生前莫道便无缘。
雁来频寄小蛮笺。
歙浦钱塘一水通。闲云如幕碧重重。
吴山应在碧云东。
无力海棠风淡漾,困眠宫柳日葱茏。
眼前春色为谁浓。
寒日孤城特地红。瘦藤扶我上西风。
一川平远画图中。
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
吴山应在白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