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五咏(其二)野望宴集

碧树阴秾曲沼滨,赏心何处乐游频。

东吴景物兰亭晚,西洛烟光梓泽春。

香散落梅忘怨笛,绿铺幽草妒芳茵。

风云流散苦无定,且学阳池倒载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茂密的绿树环绕弯曲的池塘边,何处的美景能让人如此频繁地游乐。
在东吴的夜晚,兰亭的景色如画;西洛的春天,梓泽烟光朦胧。
梅花飘香,笛声中忘记了怨恨;绿色的草地,嫉妒着芬芳的茵茵地毯。
风云变幻难以捉摸,暂且学着阳池的样子,倒映水中以自得其乐。

注释

碧树:茂盛的树木。
阴秾:浓密繁盛。
曲沼滨:弯曲的池塘边。
东吴:古代中国地区名,这里指代江南。
兰亭:著名的园林,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晚:傍晚时分。
香散落梅:梅花香气飘散。
忘怨笛:笛声中忘记烦恼。
风云流散:风云变幻。
苦无定:难以捉摸。
阳池:古代池名,此处比喻水面。
倒载身:倒映在水中。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槩的《越中五咏(其二)野望宴集》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首句“碧树阴浓曲沼滨”展现了浓郁的绿色树荫围绕着弯曲的池塘,环境清幽宜人。次句“赏心何处乐游频”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频繁游赏的愉悦心情。

接下来,“东吴景物兰亭晚”将读者带到了东吴地区,晚间的兰亭景色如画,暗示了聚会的文人雅趣。“西洛烟光梓泽春”则转至洛阳,通过烟光和春色,描绘出梓泽的繁华与生机。

“香散落梅忘怨笛”一句,借梅花飘香和笛声的消散,传递出一种淡然超脱的情绪,仿佛连怨恨都随着笛声消逝。“绿铺幽草妒芳茵”进一步描绘了草地的翠绿与芬芳,以幽草的“妒”衬托出环境的优美。

最后,“风云流散苦无定,且学阳池倒载身”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借风云变幻比喻人生的不确定性,而选择在美景中以“阳池倒载身”的洒脱姿态,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人雅集的氛围,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思,是一首富有意蕴的山水诗篇。

收录诗词(10)

林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中五咏(其五)野塘

漠漠横塘一水通,霏霏轻蔼夕阳中。

吴娘晚唱穿菱叶,楚客春心托蕙丛。

烟外蒹葭閒倚路,波间舴艋半凌风。

江南景好游人去,二月大堤花艳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曲水阁

胜绝千岩地,清涵一水滨。

石泉寒绕涧,山木翠和春。

秀入壶中望,幽凝物外身。

贤侯足真赏,王谢有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吴中寒食

寒食家家踏晓晴,好风吹我出重城。

几湾野水迎人白,数点家山刮眼明。

已有鸰原联乘乐,何须鹢尾并桡行。

山前父老应相笑,为我频来学送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合浦守袁梧像

大造无私只一中,历公五任协民风。

景星三出南台瑞,边驿千章北海忠。

日映彤弓开岭北,龙翔沧海启江东。

只因外补功名损,可恨车音万里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