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召赴都经泰岳遥望有作(其一)

朝日泛旸谷,孤光动天门。

鸿濛启青苍,仰见乔岳尊。

郁若灏气接,下与浮云骞。

群峰争嵯峨,拱列同星垣。

我欲凌绝巘,俯视周大寰。

奋迅鲜羽翼,屼峍难攀援。

从来圣神出,升陟柴以燔。

五王觐国后,三观窥河源。

今适遘王会,将策明堂文。

下诏召博士,因之及公孙。

自笑圭筚士,敢为封禅言。

神功发眺听,博议开浑元。

但当入林丘,挥手长松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太阳升起时,光芒照耀在泰岳(泰山)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山顶,感受到浩渺的云气与山峰的峻峭,犹如星河拱卫着天地之间的尊崇气象。他表达了自己想要攀登绝顶的愿望,然而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轻易到达。诗人联想到古代圣贤如黄帝、炎帝等通过祭祀和封禅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以及帝王们登基后的重大活动。

诗人被召往京城参加盛会,途中遥望泰山,感慨万千。他自嘲为微不足道的学者,却敢于谈论封禅这样的宏大主题。他认为应当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而非追求世俗权力。整首诗寓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自己学术使命的沉思。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奉召赴都经泰岳遥望有作(其二)

夙昔爱天孙,层霄踊双足。

俯仰志不遂,高卧沧海曲。

结念周八荒,扶舆久脱辐。

垂老始被徵,一憩梁父麓。

崇岩倚重云,白日系匡谷。

欲吸沆瀣浆,蹙额惭满腹。

我有鸡斯乘,蹑峤如驾陆。

入林招洪崖,望海诮徐福。

折取东峰枝,间与夸父逐。

历险理自明,升远象以瞩。

何为盼修途,展转愧寥廓。

形式: 古风

送李检讨予养还山(其一)

招弓下中山,葺屦朝上京。

公车何崔嵬,所藉高世名。

志气本超卓,文藻亦纵横。

谁言紫阁翁,少小无宦情。

至尊重良会,召见开延英。

食以朱贝柈,沃以碧笋羹。

给札令呈艺,轹落无弱营。

因之授册府,入署承明庭。

夏云方南驰,夜火将西倾。

一旦上省养,孝感动圣明。

衔轼谢京邑,衣锦投乡程。

祖帐各掔袂,反若千里行。

人生有初服,亦欲奠所贞。

何为坐拘牵,閟志徒怦怦。

形式: 古风

送李检讨予养还山(其二)

圜凿不受枘,樛枝岂为辐。

况有终南行,白华蔓空谷。

曾参著儿冠,虞氏就养屋。

渴借桑门瓜,甘怀洞庭橘。

昔有棒檄生,色喜逮亲育。

今我亦何为,但指风与木。

蓬池畜嘉鱼,得为亲釜熟。

迎养曷不可,遽尔返邦族。

白衣虽改绣,披之当莱服。

碧山张学士,当此悔解幞。

天凉卖浆稀,官邸日不足。

临朝思贻鞭,无马堪竞逐。

但咏《南陔》诗,双泪下簌簌。

形式: 古风

送李检讨予养还山(其三)

太华有佳气,乃在龙门山。

千载启石室,一若通武关。

盘冈与绣岭,隐者藏其间。

况复踵灵异,于此产马班。

当今居史宬,畴职笔与删。

翳众多匠手,而予犹汗颜。

维彼粲门子,高踞兰台端。

慷慨忽弃置,踯躅谁跻攀。

柱下去一宿,撰事留五难。

有论责韩愈,无书报任安。

新秋坐林薄,仰看飞云还。

窗通紫微远,户傍太乙寒。

日月过櫩隙,晨夕躬庭餐。

视此三寸扰,何如一日闲。

予有湖上业,滟潋通周官。

思以割一曲,未敢徼圣欢。

横门出祖道,藉藉皆来观。

缅彼前史贤,相顾增长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