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鹅湖留赠昌长老二首(其一)

云山深处到鹅湖,万木森森一径纡。

日落风高钟倍响,烟寒林暝鸟相呼。

宗风振起人能继,祖道流传德不孤。

须信山林真隐地,纷纷朝市更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鹅湖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悟。首句“云山深处到鹅湖”,以“云山”开篇,营造出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暗示了鹅湖所在之地的隐秘与静谧。接着,“万木森森一径纡”一句,通过“万木森森”展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景象,而“一径纡”则描绘了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探索的艰难与趣味。

“日落风高钟倍响,烟寒林暝鸟相呼”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神秘。夕阳西下,微风拂过,钟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悠长。而“烟寒林暝”则描绘了夜幕降临,烟雾缭绕,林间一片昏暗的景象,与之呼应的是“鸟相呼”,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宗风振起人能继,祖道流传德不孤”两句,转而表达了对道德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思考。这里“宗风”指的是宗族或师承的风气,“振起”意味着这种风气能够激励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祖道”则可能指先辈的教诲或道路,“流传德不孤”则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传承不会孤单,会得到后人的继承与发扬。

最后,“须信山林真隐地,纷纷朝市更何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山林被视为真正的隐逸之地,远离尘嚣,而“纷纷朝市”则象征着繁忙、喧嚣的城市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推崇,以及对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鹅湖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双重欣赏。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过鹅湖留赠昌长老二首(其二)

谪宦去为剑浦吏,税驾且作鹅湖游。

沈沈梵宇殿阁古,寂寂胜地林泉幽。

祖师道场谁继嗣,妙峰德云真比丘。

夜寒灯下接软语,却恨行客难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昌老询予来历以诗答之

休问西来意,吾行日向南。

悽悽达磨忏,历历善财参。

旧事已不忆,新交宁易谈。

维摩本无语,非是学三缄。

形式: 五言律诗

题石井慈济泉二首(其一)

谁将石洞当泉池,馀溜溅溅落水陂。

山骨凿开苍玛瑙,云腴凝贮碧琉璃。

龟浮水面寒光动,竹舞岩端翠影垂。

泉石幽奇天下少,秘藏休使北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石井慈济泉二首(其二)

岩石嵌空湛碧泉,酌甘鉴静意萧然。

幽深端有神龙穴,虚迥疑藏古洞天。

云影漾波光璀璀,石渠飞溜响涓涓。

会须掬取岩中水,洒作膏霖遍八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