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馀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尘世的暑气还未消退,山中已经开始了授衣的时节。
露水打湿的蝉鸣渐渐低沉,初秋的景色开始微微显现。
天下各地战事依旧频繁,余生我已长久放下争斗之心。
漂泊无依,岁月流逝,万事与我的心愿相违背。

注释

尘世:指世俗社会。
徂暑:消暑,炎热的夏天。
山中: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授衣:古代秋季开始准备换季衣物。
露蝉:秋天的蝉,因露水而声音嘶哑。
咽:声音低沉。
秋日景初微:初秋的景象开始变得隐约可见。
四海:天下,代指整个世界。
犹多垒:战事仍然很多。
馀生:剩余的岁月。
息机:停止争斗,放下机心。
漂流:漂泊不定。
空老:徒然老去。
万事:所有的事情。
违:违背,不一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景象,以及对外界尘世和个人生命境遇的感慨。"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表明虽然外面的世界还未真正步入酷热之时,但在山中已经可以穿上冬衣了,这反映出山区气候变化快于平原。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则写出了山中的自然景象,露珠滴落的声音和蝉虫的鸣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同时,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已经初现,这是对季节转换的一种敏锐捕捉。

"四海犹多垒,馀生久息机"中,“四海犹多垒”可能指的是世事纷争、乱象丛生的状态,而“馀生久息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长时间地在山中隐藏自己,以逃避尘世的喧嚣和不安。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一句,通过对比流水漂泊无定和人生的短暂,抒发了诗人对于无法如愿以偿、命运多舛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里的“万事与心违”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哀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冷静观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对于尘世变迁的无常与不满。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九日(其一)

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九日(其二)

九日空山里,乘高感岁华。

霜风翻绛叶,晴日乱黄花。

积雨饶新径,荒林足乱雅。

连年频避地,憔悴客田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九日三首(其一)

南国穷秋冷尚赊,随时游瞩自堪嘉。

且欣一雨山争出,休叹重阳菊未华。

佳客逢秋宜得句,道人酌酒似烹茶。

人生胜日须行乐,豫去昏鸦作阵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九日三首(其二)

登高未用怀郪县,少异谁能识孟嘉。

岁岁青樽常有酒,年年黄菊未逢花。

分将默坐更搜句,肯以衔杯当饮茶。

且莫凭栏伤极目,人间秋日易西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