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甲寅秋,寓吴,作墨水仙为处梅吟边清玩。时馀年六十有七,看花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剪剪春水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涓涓春水从千山万谷流出,伴随着春天的芬芳弥漫。
谁能用弱水洗净尘世的红尘?低垂的金叵罗,隐约透出玉般的玲珑美态。
昨晚洞庭湖上云雾一片,清朗的吟诵随风飘过天际。
我玩笑般地将仙草撒向空中。寻找那灵性的根源,原来它就在这座山中。

注释

剪剪:形容水势细流的样子。
弱水:古代神话中的神秘之水,被认为能洗涤罪恶。
金叵罗:古代酒器,这里形容月光或星光。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纯洁或长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临江仙》。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水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悠远。

“剪剪春水出万壑”一句,以动人的修辞手法勾勒出春水如剪刀切割般汹涌而出的壮观。接着,“和春带出芳丛”则描绘了春天的花草随着温暖的春风逐渐萌发,生机勃勃。

“谁分弱水洗尘红”中,“弱水”可能指的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而“洗尘红”则表达了一种清洁心灵、洗涤尘埃的情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两句,用了典故和形容词来描写山水之间的美妙景致。“金叵罗”、“玉玲珑”都是用来形容自然之美的字眼,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戏将瑶草散虚空。”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夜雷雨,以及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在放歌。这里的“洞庭”指的是洞庭湖,而“瑶草”则是一种传说中能飞升的仙草,寓意高远。

最后,“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精神寄托之所的探寻,以及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这片山水之间,诗人发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和安详。

总体而言,这首《临江仙》展现了张炎深厚的情感与高远的理想,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太白挂巾手卷

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

研池残墨溅花妖。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

神仙那肯混尘嚣。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

淡黄柳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

休休寄雁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野色一桥分。活水流云直到门。

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醉里教儿诵楚文。

隔断马蹄痕。商鼎熏花独自闻。

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月白枝寒雪满村。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忆春

歌扇锦连枝。问著东风已不知。

怪底楼前多种柳,相思。那叶浑如旧样眉。

醉里眼都迷。遮莫东墙带笑窥。

行到寻常游冶处,慵归。只道看花似向时。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