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太白挂巾手卷

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

研池残墨溅花妖。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

神仙那肯混尘嚣。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临江仙·太白挂巾手卷》,是一篇描绘自然山水之美与诗人隐逸情怀的作品。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长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 这两句通过回忆沈香歌声的中断,转而描绘出一种隔绝于世的深宫生活,以及游子对远方故土的无尽思念。沈香这里象征着过去美好的记忆,而“深宫客”则是对孤独漂泊者的一种同情和寄托。

“研池残墨溅花妖。” 这一句以细腻的情节,描绘出作者在山中小屋的书案上,笔尖蘸取最后一点墨汁,这些墨迹随风飘落,如同春日里花瓣纷飞。这里的“研池”和“残墨”都是写意境之深幽,而“溅花妖”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一种捕捉。

“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选择。在这里,“青山”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净土,而“独自”则是对孤独者的一种理解和尊重。同时,“早不侣渔樵”意味着诗人已决心脱离世俗纷争,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 这两句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与诗人的和谐共生。这里的“石壁”、“苍寒”给人以坚硬冷清之感,而“巾尚挂”则是对细节的刻画。“松风顶上飘飖”则让人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自由。

“神仙那肯混尘嚣。”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高洁境界的向往。这里的“神仙”象征着一种精神的纯净和超脱,而“不肯混尘嚣”则是对这种追求的一种坚守。

“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最后两句通过“诗魂”这一意象,将作者的精神寄托于自然之中,并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空向水中招”则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抒发,是一种无声的呼唤,也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长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每一句都饱含着浓郁的情思与深邃的哲理,是一篇极富有诗意和画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

淡黄柳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

休休寄雁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野色一桥分。活水流云直到门。

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醉里教儿诵楚文。

隔断马蹄痕。商鼎熏花独自闻。

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月白枝寒雪满村。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忆春

歌扇锦连枝。问著东风已不知。

怪底楼前多种柳,相思。那叶浑如旧样眉。

醉里眼都迷。遮莫东墙带笑窥。

行到寻常游冶处,慵归。只道看花似向时。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为处梅作

风月似孤山。千树斜横水一环。

天与清香心独领,怡颜。冰雪中间屋数间。

庭户隔尘寰。自有云封底用关。

却笑桃源深处隐,跻攀。引得渔翁见不难。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