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熊县丞

三叹丞哉不负余,阶庭兰玉又森如。

乡邻称道有是子,祖父传来只此书。

勇上璧流逼霄汉,相将金榜到门闾。

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三次感叹他丞相的才华不负于我,庭院中的兰花玉石又繁茂如昔。
乡亲们都称赞有这样的贤才,这都是祖辈传下的只有这一本书。
他的英勇如同壁流直冲霄汉,一同考中金榜来到家门口。
过去不朽的是家族学问,不必依赖丰厚的财富,自会有所成就。

注释

丞哉:指丞相。
不负余:不辜负我的期望。
阶庭兰玉:庭院中的兰花和美玉,比喻人才出众。
乡邻称道:乡亲们的赞扬。
祖父传来:祖辈传下来的。
此书:指代教育或学问。
璧流:形容人的才能如流水般奔涌。
霄汉:天空,这里比喻高远的目标。
金榜: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
门闾:家门,这里指家宅。
家学: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
籯金:积聚的金银财富。
自有馀:自然就会有盈余,指学问带来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家族学问的传承和个人修养的自信。"三叹丞哉不负余,阶庭兰玉又森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文化底蕴的骄傲,以及这种文化传统在家庭环境中生长发育的景象。"乡邻称道有是子,祖父传来只此书"则强调了家族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家中的 子弟都受到乡邻的赞誉,而这种教化仅凭借一书即可承传。

"勇上璧流逼霄汉,相将金榜到门闾"中,“璧”指的是古代贵族佩戴的玉璧,这里喻指高贵的品德或学问,“霄汉”则是天上的星宿,比喻高远的目标。“金榜”通常用来记录科举考试的优异成绩,到“门闾”即家门户前,意味着荣誉和成就不仅属于个人,更是家庭的骄傲。

最后,“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学问传承的信心。"不朽"意指永恒,不会消逝,"惟"则强调唯一,"家学"是家族文化和知识的积累。不需要堆积黄金,因为家族的学问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以及学问传统的重视与自信。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熊墨庄

积谷翁家诧富强,千斯仓与万斯箱。

尽教此辈更多蓄,输与先生这一庄。

身已九京名不朽,家藏万卷字犹香。

向来有子曾充赋,赢得此田常不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横海曾朝议

父子眉山多一苏,衣冠盛事再堪图。

岫云懒出官情薄,霖雨未成舆望孤。

横海仅存遗藁在,临川有此老师无。

瓣香久欠南丰敬,东望灵车天一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斋居杂兴(其一)

道理须从妙处寻,静中观物了吾心。

一时俯仰成朝暮,万变纷纭几古今。

蠖屈蛇伸非矫揉,鸢飞鱼跃自升沉。

莫随名利相牵引,方寸胶舟泥寸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斋居杂兴(其四)

木曳斜晖抹淡红,薄窗微惹一帘风。

水如银样浸新月,山耸翠标撑碧穹。

天为骚人开眼界,酒寻好句入杯中。

兴来点检江山罢,顷刻阴晴笑化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