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忆在匡庐日,秋风八月时。
松声虎溪寺,塔影雁门师。
步碧葳蕤径,吟香菡萏池。
何当旧泉石,归去洗心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诗人通过记忆中的秋风、松声、塔影等意象,展现了匡庐一地的清幽与古朴,以及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忆在匡庐日,秋风八月时" 这两句直接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怀旧的情境,匡庐之地在八月秋风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接着,"松声虎溪寺,塔影雁门师" 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松声如洗,塔影婆娑,每一个意象都让人感觉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步碧葳蕤径,吟香菡萏池"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行走在青翠欲滴的小径上,吟咏着那清新的水池之美,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之美的深刻体验。
最后,"何当旧泉石,归去洗心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过去的宁静之地,让心灵得到彻底的净化和洗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忆别匡山日,无端是远游。
却回看五老,翻悔上孤舟。
蹭蹬三千里,蹉跎二十秋。
近来空寄梦,时到虎溪头。
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
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
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
鸳鸯与鸂鶒,相狎岂惭君。
比雪还胜雪,同群亦出群。
静巢孤岛月,寒梦九皋云。
归路分明过,飞鸣即可闻。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
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
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
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