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尹子渐申安礼宿香山寺

二月已强半,寻春登石楼。

山光侵雨变,草色到云休。

归鸟沈岩际,行人过树头。

剥苔看石碣,因火认渔舟。

渐夜滩声恶,凭虚屋势浮。

乘閒聊自适,觞咏属吾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登上石楼寻找春意。
山色在雨中变幻,草色直到云端才停止。
归巢的鸟儿隐没在山岩之间,行人经过时只能看到树梢。
剥开青苔查看古老的石碑,借火光辨认出远处的渔舟。
夜晚,滩头的水声变得凶猛,空中的房屋仿佛漂浮起来。
趁着闲暇,我随意享受这份宁静,饮酒赋诗,与同道中人共享。

注释

石楼:高楼或观赏风景的地方。
侵雨变:在雨中变化莫测。
岩际:山崖边。
剥苔:除去苔藓。
石碣:古代刻有文字的石头。
渔舟:捕鱼的小船。
渐夜:天色渐晚。
凭虚:依靠虚空,形容高处。
聊自适:随意地自我满足。
觞咏:饮酒作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陪尹子渐申安礼宿香山寺》。诗人于农历二月已过半时,为了寻找春天的气息,独自或与友人尹子渐、申安礼一同登上了石楼。山景在雨中变幻莫测,青草的颜色延伸至云端,展现出盎然生机。归巢的鸟儿隐没在山岩之间,行人的身影掠过树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他们在剥去苔藓的石头上发现古老的石碑,借着火光辨识出远处的渔舟,体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探寻。随着夜幕降临,江边的涛声愈发汹涌,而寺庙所在的山屋仿佛漂浮在空中。诗人借此闲暇时光,享受着宁静与自在,举杯吟咏,流露出文人士大夫的雅兴和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融入了游历山水、品味历史和人文的意趣,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寄题处州朱山人幽居

之子适所遇,爱此山林居。

禅心庭下树,仙诀枕中书。

溪明暑醉后,洞暗春游初。

逢疴药箓补,得意琴声徐。

人生随乐住,世事与閒疏。

勿用挂云网,孤鸿翔太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提刑司封以邻霄台佳什垂示辄成拙篇以答厚贶

峭拔几千仞,孤高无四邻。

低回倾北斗,突兀起东闽。

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

溪山来面势,歌吹彻穹旻。

子夜先看日,阴崖后得春。

三韩空琐碎,万落自埃尘。

使者风流在,诗人格调新。

骊珠忽投我,神笔动惊人。

平昔持州契,于今识路津。

去天知不远,咫尺仰威神。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游龙门香山寺

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

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

绿浅春前草,香馀腊后梅。

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

云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

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登三乡寺阁

历览宜阳道,披轩临朔风。

地疑尘世外,人尽画图中。

岩曲疏钟答,村前小彴通。

水烟寒更白,山气晓微红。

游宦真浮梗,流年似转蓬。

长怀无所寄,尽日送归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