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乡寺阁

历览宜阳道,披轩临朔风。

地疑尘世外,人尽画图中。

岩曲疏钟答,村前小彴通。

水烟寒更白,山气晓微红。

游宦真浮梗,流年似转蓬。

长怀无所寄,尽日送归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我遍览宜阳的道路,独自面对北方的寒风。
这地方仿佛尘世之外,人们都像画中人物般生活。
曲折的山岩间,稀疏的钟声回应着,村前的小桥连通着道路。
水雾在寒冷中显得更白,山中的晨气微微泛红。
在外做官的生活就像浮萍,岁月匆匆如转蓬。
长久以来心中无处寄托,只能整日望着归雁发呆。

注释

历览:遍览, 游览。
宜阳道:宜阳的道路, 地名。
披轩:打开窗户。
朔风:北方的寒风。
尘世外:超脱尘世的地方。
画图中:如画卷般的景象。
岩曲:弯曲的山岩。
疏钟:稀疏的钟声。
彴:小桥。
水烟:水汽形成的烟雾。
流年:流逝的岁月。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归鸿:归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登三乡寺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宜阳道上的景色,站在阁楼上,面对着北方的寒风,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他看到蜿蜒曲折的山路,远处的岩洞里传来稀疏的钟声,村前的小桥连接着两岸,水面上升腾起的寒烟更显洁白,而山色在清晨的微光中泛着淡淡的红晕。

诗人借此景抒发自己漂泊宦海的生涯,感觉自己就像随波逐流的浮萍,岁月匆匆流逝。他心中充满无处寄托的感慨,只能整日望着归雁,寄托对故乡和未来的思念。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登府店福昌山阁

危磴通高阁,登临境迥清。

云开千岫出,雪霁一川明。

断雁来孤影,遥泉落细声。

野烟依竹见,溪树与桥平。

已助骚人思,空摇远客情。

扁舟如可泛,历历是江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题何山人大隐阁

万井连交道,中天敞静轩。

由来隐廛市,全胜贲丘园。

目极无留赏,心閒不避喧。

沼光摇屋动,花艳出栏繁。

雨霁山容静,潮生海气昏。

幽人披彩槛,永日对芳樽。

素业名家久,通医与义存。

丹图环八卦,仙诀遁三元。

造化今为友,欢忧本聚门。

应须超世累,宴坐此忘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题福州释迦院幽幽亭

路尽得佳赏,川原何净明。

周围地形壮,洒落世尘清。

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横。

风帆人共远,潮屿岁重耕。

晓市炊烟合,孤庵汲道萦。

俯窥岩鸟过,微认野云生。

香气林端出,秋容物外呈。

表閒幡弄影,觉静磬传声。

官舍今稀讼,轓车此驻行。

唱篇知寡和,君世负诗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十三日出赵园观花

水际开花千万窠,初莺时逐丽人歌。

欲知太守行春乐,只向东城得最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