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清明拜先君墓下

锵锵涧水鸣,阴阴宰木春。

晨兴羞清酌,酹我柏下人。

山蹊塞欲断,呼童剪荆榛。

断甃土晕碧,古瓦垣衣青。

席草再俛伏,泫然泪沾巾。

音容一以远,魂梦何由寻。

终天不可报,九原谅斯闻。

愿言领诸孤,年年拜清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瑞所作的《壬午清明拜先君墓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对先祖的追思与祭拜之情。

首句“锵锵涧水鸣,阴阴宰木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潺潺的涧水声与茂密树木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晨兴羞清酌,酹我柏下人”一句,诗人清晨起来,准备了清淡的酒食,对着先祖的墓碑祭奠,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山蹊塞欲断,呼童剪荆榛”描绘了通往墓地的小路被杂草荆棘遮蔽,需要呼唤孩童来清理,这一细节既展现了墓地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后人的责任。接下来,“断甃土晕碧,古瓦垣衣青”通过描述墓碑和古墙的颜色,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感。

“席草再俛伏,泫然泪沾巾”写诗人跪在草地上,低头致意,泪水不禁滑落,表达了对先祖深深的敬仰与哀悼。最后,“音容一以远,魂梦何由寻。终天不可报,九原谅斯闻。愿言领诸孤,年年拜清明。”诗人感叹先祖的声音与面容已随时间远去,只能在梦中寻找,遗憾无法回报先祖的恩情,但希望后代子孙能继承先祖的遗志,每年清明时节前来祭拜,延续这份家族的情感纽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祭拜仪式的描写,深刻表达了对先祖的缅怀之情,以及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尊敬与纪念。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五月初一日煮茶偶作

读书了清暇,空斋长闭门。

冥冥晚雨润,唶唶时禽喧。

悠悠白云度,沉沉绿阴繁。

枯桐觅古意,石鼎烹山泉。

清吟振岩木,乱以离骚篇。

此道无不在,但觉山林尊。

意根渐无有,世累何时捐。

即事良可娱,一笑俱忘言。

形式: 古风

松风

屋山老髯龙,雪霜不能死。

长身傲林壑,翠云屯万垒。

夜半天风生,飒飒动窗几。

秋江响怒潮,春空行急雨。

须臾逗馀音,九霄笙鹤起。

虚庭坐落月,欲去还复止。

独恨世间人,无此天籁耳。

形式: 古风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

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

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

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

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

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形式: 古风

九月初七夜寓双溪精舍

深巷足秋意,市声寂无哗。

门前篱落閒,淡淡牵牛花。

老树罢西风,羁鸿叫寒沙。

念我同袍子,渺焉天一涯。

别离怅交情,漂零惜年华。

清坐抚遗编,行吟岸乌纱。

世味尝已熟,呼童烹灵芽。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