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

屋山老髯龙,雪霜不能死。

长身傲林壑,翠云屯万垒。

夜半天风生,飒飒动窗几。

秋江响怒潮,春空行急雨。

须臾逗馀音,九霄笙鹤起。

虚庭坐落月,欲去还复止。

独恨世间人,无此天籁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松风》由宋代诗人徐瑞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树与自然风的和谐共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的开头“屋山老髯龙,雪霜不能死”以比喻的手法,将山上的老松树比作须髯如龙的老者,即使经历了严寒和霜雪的考验,依然坚韧不屈,展现出松树顽强的生命力。接着,“长身傲林壑,翠云屯万垒”进一步描绘了松树高耸入云、挺拔独立的形象,以及它周围翠绿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幽静的氛围。

“夜半天风生,飒飒动窗几”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微风吹过,不仅让松树轻轻摇曳,也使得窗户和几案随之颤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自然的节奏共鸣。接下来,“秋江响怒潮,春空行急雨”两句,通过对比秋日江面的波涛汹涌和春日天空的疾风骤雨,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和力量感。

“须臾逗馀音,九霄笙鹤起”描绘了短暂但悠扬的余音在空中回荡,仿佛是仙鹤在九天之上吹奏着笙乐,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和超脱凡尘的意境。最后,“虚庭坐落月,欲去还复止”写出了月光洒在空旷庭院中的景象,月影婆娑,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独恨世间人,无此天籁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未能领略到自然之美、未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与自然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

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

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

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

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

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形式: 古风

九月初七夜寓双溪精舍

深巷足秋意,市声寂无哗。

门前篱落閒,淡淡牵牛花。

老树罢西风,羁鸿叫寒沙。

念我同袍子,渺焉天一涯。

别离怅交情,漂零惜年华。

清坐抚遗编,行吟岸乌纱。

世味尝已熟,呼童烹灵芽。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客枕有感

寒关掩秋寂,幽斋俗尘空。

沉沉夜将半,孤灯结花红。

衣杵响深巷,塔铃哦天风。

依依诉幽恨,四壁惟秋虫。

市人竞刀锥,奔走犹憧憧。

众欲何有涯,百年会须穷。

高眠道心长,无言候晨钟。

形式: 古风

癸未三月初七日泛舟东溪寻访赵石斋于方壶山中临分留呈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

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

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

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

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

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

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