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夕不寐

鼎沸地炉红,茶香鼻观通。

明灯三尺几,矮屋四围风。

嗜好怜书蠹,支离傍药笼。

客心如落月,终夜照湘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简陋居所中,面对地炉之上的沸腾茶水与明亮灯光,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首句“鼎沸地炉红”以“鼎沸”形容地炉中火势旺盛,炉内茶水翻滚,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热烈的氛围。接着,“茶香鼻观通”一句,通过嗅觉的细腻感受,将茶香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谐地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致。

“明灯三尺几,矮屋四围风”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寒风的侵袭,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处简陋环境中的孤独与坚韧。这里,“三尺几”可能是指桌案的长度,强调了空间的狭小;“四围风”则描绘了四周寒风呼啸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嗜好怜书蠹,支离傍药笼”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他喜爱阅读,甚至对书中的虫子(书蠹)都充满怜悯之情,这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他身体状况不佳,需要依赖药物维持健康,这一细节体现了生活的不易与坚韧。

最后,“客心如落月,终夜照湘东”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的心情如同夜晚的月亮,虽然孤独却能照亮远方,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光明与希望。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即事

天涯春色太匆匆,销向愁中复病中。

野树尚称无患子,男儿翻作可怜虫。

炉灰静拨空书闷,马槊横盘始得雄。

往日故人谁在眼,莺花回首大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念故山

驴背空悬旧锦囊,到来已是一年强。

花窥帘幕馀春色,鸦点云林易夕阳。

纵有明珠誇亥既,恐无神剑拟干将。

归欤好买成都酒,唤取当垆典鹔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杜梅溪

丈夫破万卷,寝馈千古事。

譬彼鼎与盘,望之自典贵。

杜公裼裘来,颇饶湖海气。

头角突峥嵘,齿牙洞灵慧。

相逢殊偶然,一笑遂心契。

谁暇悲穷愁,纵谈聊快意。

絮絮不肯休,自辰每及未。

人言君魁梧,我觉公妩媚。

才名三十年,矫矫人中骥。

心血铸雄文,笔锋矗奇字。

词章终小道,何足了吾辈。

行当飞双凫,展布及中岁。

莫轻百里封,天心即此寄。

志士行胸怀,岂必据高位。

古来神明宰,定由清白吏。

洗涤温饱心,便可弹琴治。

昂藏七尺躯,珍重风云谊。

下抚林总民,上酬明圣世。

形式: 古风

游安化禅林,赠法灵、果圆两师。自先银台至余兄弟,与寺僧相识四世矣

历落双轮未惜遥,偶来鹿苑话迢迢。

僧移花影皆寒瘦,愁入蝉声更寂寥。

尚忆当年留玉带,且拚今日醉金貂。

生公看惯升沉事,粥鼓经鱼自暮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