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一村画山阴岩壑图

张侯写山工写奇,笔力可追王大痴。

鲈鱼江头一斗酒,墨花散作秋淋漓。

前峰崒嵂如束笋,后峰盘拿来不尽。

突马方惊滟滪高,啼猿忽觉蓬莱近。

水风离离开锦屏,峡泉历历鸣瑶筝。

幽葩自炫晨露㓗,小草不奈繁霜零。

兵馀僧舍总摇落,何意空林见楼阁。

十年碌碌走湖城,重忆山阴旧岩壑。

秋来日日愁炎蒸,解衣思濯松风清。

轻包锡杖从此去,何处水边无月明。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守仁所作,题为《题张一村画山阴岩壑图》。诗中描绘了张一村所绘之山水画的精妙与生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自然界的生机。

首句“张侯写山工写奇,笔力可追王大痴”赞扬了张一村画技之高超,其笔力能与宋代画家王希孟相媲美,表现了他对山川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绘画技巧。

接着,“鲈鱼江头一斗酒,墨花散作秋淋漓”以酒宴的场景引入,暗示了画家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墨色如同秋雨般淋漓洒落,形象地描绘了画面的丰富层次和动态感。

“前峰崒嵂如束笋,后峰盘拿来不尽”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束束竹笋,生动地展示了山势的峻峭与连绵不绝,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捕捉和艺术再现。

“突马方惊滟滪高,啼猿忽觉蓬莱近”通过马儿的惊慌和猿猴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山间,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阔。

“水风离离开锦屏,峡泉历历鸣瑶筝”描绘了水流与风声交织的景象,如同锦屏上的画卷缓缓展开,而山间的泉水则如同瑶筝的乐音,清脆悦耳,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

“幽葩自炫晨露㓗,小草不奈繁霜零”通过晨露中的花朵和霜降下的小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的变化,赋予画面以生命力和时间的流转感。

“兵馀僧舍总摇落,何意空林见楼阁”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与意外发现的楼阁,对比强烈,表达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年碌碌走湖城,重忆山阴旧岩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山阴岩壑美景的怀念,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最后,“秋来日日愁炎蒸,解衣思濯松风清”表达了诗人面对炎热天气的愁绪,渴望在清凉的松风中洗涤心灵,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轻包锡杖从此去,何处水边无月明”以诗人准备启程,寻找月光下的水边作为结语,寓意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张一村画作的描述,不仅赞美了其艺术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14)

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溪山小隐图

自我初陟浮丘峰,十年往还如梦中。

向来朱颜今白发,只有山色当时同。

青桤丛边数间屋,夜夜白云檐下宿。

道人心境云共閒,啸傲云林谢尘俗。

桥头野客行迟迟,归来似有东林期。

一声清磬万山暝,知是上方禅定时。

形式: 古风

题方方壶画

方壶老人年九十,醉把金壶倾墨汁。

染得蓬莱左股青,烟雾空濛树犹湿。

危桥过客徐徐行,白石下见溪流清。

仙家楼馆在何处,云中彷佛闻鸡声。

古台苍苍烟景暮,药草春深满山路。

招取吹笙两玉童,我欲凌风从此去。

形式: 古风

题赵希远画蟠松玉兔图子昂赵公鉴记

天水王孙重毫素,爱写蟠根万年树。

上有徂徕五色云,下有中山双白兔。

清阴散作秋满林,咫尺高堂起烟雾。

丹桂吹香野菊黄,玉叶金枝乱无数。

迢迢锦水泛苍凫,漠漠青天飞雪鹭。

人间画手非不多,自是王孙得真趣。

浮玉山人列仙侣,雅与王孙同出处。

妙画题来字字真,兵后收藏乃奇遇。

宣和遗谱世莫传,艮岳荒凉风景暮。

眼中人事已非前,画里山川尚如故。

老我披图一怆然,落日长歌吊南渡。

形式: 古风

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

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黄金狮座耸岌岌,白银象驾来翩翩。

晨钟暮鼓何喧阗,风林水鸟皆谈玄。

十崖阴雾见玉佛,六时天乐朝金仙。

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

目前胜境不可状,画图彷佛移岩峦。

吾王此地受封国,大法付嘱从灵山。

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

化雨慈云满锦城,佛刹王宫同按堵。

峨眉高,高万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