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头入。
远看港汊纷长绳,俯见阜丘才小笠。
班荆坐仆纵之息,争解绿荷撮红粒。
群然饮涧忽喧噪,石兀深丛疑虎立。
我起胡床划孤啸,前峰响答松风急。
举头云端尚天半,支竹扳萝进千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一处亭子里,静坐思考的景象。开篇“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头入”描述了山中的道路交叉,形成一种特殊的格局,好像是古代礼器鼎的形状。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远看港汊纷长绳,俯见阜丘才小笠”则是从高处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河流蜿蜒曲折像长长的丝线,而低头看近处的小山丘就如同小小的蓑笠。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层次和美。
“班荆坐仆纵之息,争解绿荷撮红粒”中,“班荆”指的是竹林中的荆棘,“坐仆”则是休息的样子。这里描写诗人在自然中休憩,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而“争解”二字,则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来的“群然饮涧忽喧噪,石兀深丛疑虎立”则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动物们在溪流中饮水,声音突然变得喧哗,而远处的岩石后面似乎隐藏着一只老虎,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声响的捕捉和想象,增添了诗中的层次感。
“我起胡床划孤啸,前峰响答松风急”中,“胡床”是古代北方民族用的坐具。这里诗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发出了长啸的声音,而山前的峰峦则以回音回答,伴随着急促的松林风声。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沟通的情景。
最后,“举头云端尚天半,支竹扳萝进千级”则是抬头望向云端,还能看到上方的天空有一半,而手中的竹杖拨开了丛生的荆棘,继续前行,进入更深层次的山林。这两句通过动作和空间的描述,强调了诗人对自然探索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不详
桑下戒三宿,我此尚留恋。
曹溪悟一宿,我复无知见。
镇公房逊客,所须如执券。
园丁晓供茹,行者时灌砚。
饭奴更刍马,纸帐费香篆。
主人真好事,应答色无倦。
欲归兴未阑,欲住面有腼。
飞锡肯三径,亦有伊蒲馔。
老经云,坡记成。名非古,堂遂轻。两翁像,久晦冥。
伟方公,旧贯仍。取彼栏,护此泓。新作盖,环以铭。
遗千年,饮清泠。续坡谁,李昴英。
逍遥八极片云浮,所过名山不久留。
依旧片云归石峒,从今休更下山游。
久闻北寺最清幽,因看花田遂一游。
近国好山半烟雨,参天乔木几春秋。
香凝永昼添谈柄,风送长松爽茗瓯。
此境今才逢我辈,不留诗去鹤猿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