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超脱世俗的意境。"兀兀山行无处归",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游却没有归宿之感,兀兀形容山势连绵不断,给人以深远莫测之感。"山中猛虎识棕衣",则是说猛虎都能认出那特定的棕色僧衣,这里可能暗喻诗人与世俗的隔绝,即使是凶猛如虎的野兽也能辨别出不同寻常的人物。
"俗客欲寻应不遇",说明普通旅客想要找到这个特别的人,但都无法相遇。这里的“俗客”指的是凡夫百姓,而“应不遇”则强调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云溪道士见犹稀",进一步描绘了一种难以寻觅的情景,即便是住在云雾缭绕溪谷中的道士,也难得一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野的寂寞和猛虎识别棕衣这一奇特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隐逸山林的一种向往。同时,诗中所表现出的孤独感与世俗隔绝,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高自许与对外界的疏离态度。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岁暮兵戈乱京国,帛书间道访存亡。
还信忽从天上落,唯知彼此泪千行。
结茅种杏在云端,扫雪焚香宿石坛。
灵祇不许世人到,忽作雷风登岭难。
怅然高阁望,已掩东城关。
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沈山。
叶有苦寒色,山中霜霰多。
虽此蒙阳景,移根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