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向南遥想宣城郡,清澈的江水旁荒野的城堡闲置着。
巨大的战船在水边高高耸立,仿佛傲视着蜿蜒曲折的山脉。
威名在文书中流传,也在将士们之间生发。
春日黄昏行走在板桥上,料想他应如庾公般归去。

注释

南:指方向,南方。
宣城郡: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属安徽省。
清江:清澈的江水。
野戍:荒野中的城堡或哨所。
艨艟:古代的一种大型战船。
浦:江边,河边。
睥睨:傲视,俯瞰。
曲随山:山脉蜿蜒曲折。
名寄图书:名声记载在书籍中。
将吏:将领和官吏。
暮:傍晚。
庾公:指庾亮,东晋时期的重要人物,曾镇守宣城。
还:返回,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名为《送宋校书赴宣州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将要前往的宣城郡的美丽景色,以及那里宁静而又略显寂寞的边塞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艨艟高映浦,睥睥曲随山。” 这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宣城郡的壮丽风光,以及那里的船只和山势。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憧憬。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这两句表明宋校书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官场中也颇具声望。诗人通过对朋友功名和威望的赞誉,表现了对其事业的期许。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下的送别图景,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心愿。这里的“庾公”通常指的是唐代文学家庾信,这里被用来比喻宋校书的文学才华。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宣城郡自然景观和友人功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得垂杨

垂杨真可怜,地胜觉春偏。

一穗雨声里,千条池色前。

露繁光的皪,日丽影团圆。

若到隋堤望,应逢花满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

玉勒侍行襜,郗超未有髯。

守儒轻猎骑,承诲访沈潜。

云势将峰杂,江声与屿兼。

还当见王粲,应念二毛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送抚州周使君

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

龙节随云水,金铙动里闾。

松声三楚远,乡思百花初。

若转弘农守,萧咸事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李方东归

故交三四人,闻别共沾巾。

举目是陈事,满城无至亲。

身从丧日病,家自俭年贫。

此去何堪远,遗孤在旧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