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叩泮宫

误我儒冠一不成,剑华摇落动江城。

心飞北阙知天远,梦入南荒觉地倾。

磊落中原千古鹿,淋漓沧海一杯鲸。

太平自有诸公在,谁向南阳问孔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的《次韵叩泮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学问的追求与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

首联“误我儒冠一不成,剑华摇落动江城”,诗人自嘲未能如愿以儒家之冠成就功名,却意外地感受到了剑气的飘零,暗示了内心的不甘与无奈。同时,也借“江城”之景,渲染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颔联“心飞北阙知天远,梦入南荒觉地倾”,诗人的心灵仿佛飞向了遥远的皇宫,但又深知天道的高远不可触及;而梦境则让他踏入了遥远的南方荒野,感受到大地的辽阔与自己的渺小。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深刻体悟。

颈联“磊落中原千古鹿,淋漓沧海一杯鲸”,“中原千古鹿”比喻国家的动荡与争夺,“沧海一杯鲸”则描绘了个人在广阔世界中的微不足道。这两句既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尾联“太平自有诸公在,谁向南阳问孔明”,诗人相信国家的安定繁荣自有贤能之士在位,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同时,以“南阳问孔明”典故,暗含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对当世缺乏像诸葛亮这样贤才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四皓二首(其一)

智脱暴秦网,义动英主颜。

须眉不得见,犹思见南山。

每当西去鸿,目极天际还。

马迁歌采薇,托名夷齐閒。

孰谓《紫芝曲》,能形此心閒。

鄙哉山林槁,抟也或可班。

安得六黄鹄,五老相追攀。

一笑三千古,浩荡观人寰。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四皓二首(其二)

留侯在汉庭,四老在南山。

不知高祖意,但欲太子安。

一读《鸿鹄歌》,令人心胆寒。

高飞横四海,牝鸡生羽翰。

孺子诚可教,从容济时艰。

平生无遗策,此举良可叹。

出处今误我,惜哉不早还。

何必赤松子,商洛非人间。

形式: 古风

翟节妇诗

兵尘浩无际,烈女难自全。

妇人无九首,志欲不二天。

燕山翟氏女,既嫁夫防边。

一朝闻死事,健妇增慨然。

生有如此夫,早寡非所怜。

求尸白刃中,负土家山前。

事去哀益深,义尽身可捐。

无儿欲何为,所依惟黄泉。

乡邻救引决,烈日丹衷悬。

谁办节孝翁,重赋睢阳贤。

我昨过其乡,山水犹清妍。

闻风发如竹,飘萧动疏烟。

千年吟诗台,峨峨太宁巅。

为招冯太师,和我节妇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吴山夜雪图

江南无寒岁,一雪今几时。

吴山岂无春,画此寒岩姿。

壮哉万里流,不废东南驰。

胸中谩长风,俯仰今古非。

谁能唱小海,为和大江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