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渔父图

有臞一夫立荒浦,人云三闾问渔父。

楚江风景是邪非,而况原心越千古。

原心上有先王知,天地可质中无疑。

夫岂不解渔父意,扬波歠醨焉用之。

物无滞碍能推移,是圣者事吾何知。

苍苍故吾山,湛湛故吾水。

宗国如何吾病矣,九死侵寻无一是。

苍梧帝远天阍幽,上下四方徒远游。

云骖风驾倏万里,归来江上令人愁。

长揖向渔父,渔父难与谋,誓将鱼腹为狐邱。

君不见沧浪歌,渔父去,烟雾茫茫不知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楚江边渔父垂钓的画面,诗人以哲理性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开篇“有臞一夫立荒浦”,描绘了一个瘦削的渔夫独自站在荒凉的江边,隐喻着人生的孤独与寂寞。接着,“人云三闾问渔父”,引用屈原《渔父》的故事,借以表达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楚江风景是邪非,而况原心越千古”,诗人感叹楚江的风景既是美好又是悲哀,更进一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的“原心上有先王知,天地可质中无疑”,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内心的探索得到解答。

“夫岂不解渔父意,扬波歠醨焉用之”,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渔父的生活哲学,是否能够像渔父那样,面对生活的波折,依然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随后,“物无滞碍能推移,是圣者事吾何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观,认为圣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洞察万物,灵活应对。

“苍苍故吾山,湛湛故吾水”,诗人深情地回忆起故乡的山水,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然而,“宗国如何吾病矣,九死侵寻无一是”,诗人感慨国家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困苦,感到自己在世上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

“苍梧帝远天阍幽,上下四方徒远游”,诗人感叹自己如同远游的旅人,虽然四处奔波,但最终却找不到归宿。最后,“云骖风驾倏万里,归来江上令人愁”,表达了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但又充满了无奈和忧愁。

“长揖向渔父,渔父难与谋,誓将鱼腹为狐邱”,诗人决定像渔父一样,选择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即使最终只能以鱼腹为葬身之地。最后,“君不见沧浪歌,渔父去,烟雾茫茫不知处”,诗人借用《沧浪歌》中的渔父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超脱和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整首诗通过楚江渔父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超脱和回归故乡的渴望。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止水池

止水池,芝山阴。丞相初去国,指水矢此心。

水止心亦止,上有青天临。朝临池,暮临池。

丞相心,人不知。风尘来,江汉沸。止水池,丞相死。

他日之心止于此。

形式: 古风

饶娥哭

饶娥哭,哭何为。哭求见父面,不图今见尸。

尸浮水怪露,已矣娥不知。

即使娥不死,见尸未但已。

伏尸三日哭,娥也终赴水。娥心诚,水神灵。

江上如闻号恸声,水怪水怪犹纵横。

形式: 古风

砥柱歌

黄河之水天上来,越数千里龙门开。

龙门南东有山出,是名砥柱千丈高崒嵂。

水来不敢冲,左右互洄潏。

山石岩岩复齿齿,力有几何能胜水。

从来元气植根深,万古千秋此中止。

君不见金焦两山控海门,江水到此势已分。

不如此山当河急流处,骤如风马方群奔。

秋涛春涨,暮撞朝击岿独存。

又不见碣石遮海道,九河播合今澜倒,不如此山为障早。

柱哉柱哉立自天,功成神禹乘舟年,沧桑有变此柱终无迁。

于嗟乎,沧桑有变此柱终无迁。

形式: 古风

补洛中越歌三首(其一)慕歌

慕歌兮慕歌。东渐兮海波。海无波兮山有阿。

明德远兮玉帛孔多。微斯人兮吾如鱼何。

慕歌兮慕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