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舟感怀(其二)

珠崖弃地岂良图,赤手擎天一柱孤。

忍见伊川皆野祭,况闻仓葛有人呼。

故乡真定辞先垄,异代延平访旧都。

南越今方为汉守,长缨祗愿系东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闽舟感怀(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通过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深切思考。

首联“珠崖弃地岂良图,赤手擎天一柱孤”以珠崖弃地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领土丧失的痛心,同时也暗喻个人在困境中孤军奋战的无奈与坚韧。珠崖,古代地名,此处借指被放弃的土地,而“赤手擎天一柱孤”则形象地描绘了在逆境中独自支撑的英雄形象。

颔联“忍见伊川皆野祭,况闻仓葛有人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伊川”、“仓葛”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忧虑。伊川,古代地名,这里可能借指某种象征意义;仓葛,古代两位著名的医者,此处或隐喻为道德与智慧的化身。

颈联“故乡真定辞先垄,异代延平访旧都”则转向个人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祖先的追思。真定,即现在的河北正定,是诗人的故乡;延平,可能指的是福建的延平,这里或许寄托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家乡的向往。

尾联“南越今方为汉守,长缨祗愿系东胡”收束全诗,既是对当前局势的感慨,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南越,古代地名,此处可能象征边疆地区;汉守,意指守护国家;长缨,原指汉武帝时使臣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后泛指使者或外交官;东胡,古代民族,这里可能暗指外敌。整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稳固边防,对外敌有所作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也展现了其对历史、道德、亲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书愤

鼠端持两技终穷,兔窟营三计枉工。

黄屋何劳效椎髻,乌江早拟渡重瞳。

蜃楼人物形才具,蚁国衣冠梦已空。

如此颓波谁为挽,焚香泣血叩苍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台将

鱼龙草木畏威名,鸡犬桑麻庆再生。

燕颔虎头班定远,鲲身鹿耳郑延平。

孤城斗绝三千里,一将强于百万兵。

耿耿丹衷惟许国,皇天应鉴此精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台咏怀(其一)

敢云忠信涉波涛,海阔天空任所遭。

五两风轻双鸟羽,三千水弱一鸿毛。

南窗朱鸟贻书札,东国青童畏佩刀。

为念君亲思效死,渡泸往复不辞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别台咏怀(其二)

炎荒十日小盘桓,皂帽依然返幼安。

照汗青诗文渡海,满江红曲岳凭阑。

遑求泽国持龙节,颇负边人望豸冠。

犹有伏波横海志,书生戎服一登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