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闽舟感怀(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通过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深切思考。
首联“珠崖弃地岂良图,赤手擎天一柱孤”以珠崖弃地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领土丧失的痛心,同时也暗喻个人在困境中孤军奋战的无奈与坚韧。珠崖,古代地名,此处借指被放弃的土地,而“赤手擎天一柱孤”则形象地描绘了在逆境中独自支撑的英雄形象。
颔联“忍见伊川皆野祭,况闻仓葛有人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伊川”、“仓葛”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忧虑。伊川,古代地名,这里可能借指某种象征意义;仓葛,古代两位著名的医者,此处或隐喻为道德与智慧的化身。
颈联“故乡真定辞先垄,异代延平访旧都”则转向个人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祖先的追思。真定,即现在的河北正定,是诗人的故乡;延平,可能指的是福建的延平,这里或许寄托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家乡的向往。
尾联“南越今方为汉守,长缨祗愿系东胡”收束全诗,既是对当前局势的感慨,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南越,古代地名,此处可能象征边疆地区;汉守,意指守护国家;长缨,原指汉武帝时使臣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后泛指使者或外交官;东胡,古代民族,这里可能暗指外敌。整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稳固边防,对外敌有所作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也展现了其对历史、道德、亲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