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鼠端持两技终穷,兔窟营三计枉工。

黄屋何劳效椎髻,乌江早拟渡重瞳。

蜃楼人物形才具,蚁国衣冠梦已空。

如此颓波谁为挽,焚香泣血叩苍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书愤》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易顺鼎所作,通过对比鼠、兔与黄帝、项羽的历史典故,以及对蜃楼、蚁国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联“鼠端持两技终穷,兔窟营三计枉工”,以鼠和兔的形象比喻,鼠手持两技(即两面之计),最终却无所成就;兔在洞中精心布置三计,同样徒劳无功。这里暗喻了人在复杂局势下,无论多么周密的计划,都可能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颔联“黄屋何劳效椎髻,乌江早拟渡重瞳”,引用了黄帝和项羽的故事。黄帝曾因椎髻(一种发型)而被误解,实则与事件无关;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考虑过渡江重振旗鼓,但最终未能实现。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惋惜,也暗示了个人努力与历史进程之间的矛盾。

颈联“蜃楼人物形才具,蚁国衣冠梦已空”,以蜃楼(海市蜃楼,虚幻景象)和蚁国(蚂蚁建立的小型社会)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蜃楼中的形象虽具形态,但终究是虚幻的;蚁国中的衣冠(象征文明与秩序)梦想已经破灭,强调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理想破灭的主题。

尾联“如此颓波谁为挽,焚香泣血叩苍穹”表达了对历史洪流中个人无力改变命运的感慨。面对不断流逝的时间与不可避免的历史变迁,诗人感到无力回天,只能通过焚香、哭泣、叩问苍穹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渺小感。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赠台将

鱼龙草木畏威名,鸡犬桑麻庆再生。

燕颔虎头班定远,鲲身鹿耳郑延平。

孤城斗绝三千里,一将强于百万兵。

耿耿丹衷惟许国,皇天应鉴此精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台咏怀(其一)

敢云忠信涉波涛,海阔天空任所遭。

五两风轻双鸟羽,三千水弱一鸿毛。

南窗朱鸟贻书札,东国青童畏佩刀。

为念君亲思效死,渡泸往复不辞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别台咏怀(其二)

炎荒十日小盘桓,皂帽依然返幼安。

照汗青诗文渡海,满江红曲岳凭阑。

遑求泽国持龙节,颇负边人望豸冠。

犹有伏波横海志,书生戎服一登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别台咏怀(其三)

使越何曾计橐资,远游心事楚骚知。

麒麟凤鸟为先戒,翡翠鲸鱼入小诗。

送别五千人槜李,压装三百颗离支。

白云黄竹瑶池路,穆满重来定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