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贫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灯花空送喜,瓶粟不供炊。
湖海心终在,田园计未迟。
愿同华山叟,驴背倒能骑。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题为《次西和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隐居生活理念与情怀的诗作。
"贫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于贫穷的态度,将其视为儒家的常事,并且一生敬畏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四知”指的是古代儒者所重视的礼、乐、射、御等四种技能。
"灯花空送喜,瓶粟不供炊。" 作者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是微小的快乐(灯花)也不强求,而日常生活中的柴米之需也不过分奢侈。
"湖海心终在,田园计未迟。" 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湖海的广阔与田园的宁静——的向往,并且这种愿望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愿同华山叟,驴背倒能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像传说中的长寿之人华山叟一样,即使年老体衰,也仍旧能够翻身上马,象征着对自由和健康生命状态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知识追求以及自然情怀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春早风驱雪,天寒竹映门。
灯前终夜读,笈内故书存。
尚觉文章贵,那矜齿爵尊。
向平愁未了,女嫁与儿昏。
曾识清明上巳时,懒能游冶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冢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馀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数椽西郭外,元不异村居。
官冷谋升斗,头童怯比疏。
莫愁书费纸,肯叹出无车。
也胜焦徵士,蜗牛卧雪庐。
爱山如爱士,交友竟忘年。
未老先辞禄,能閒始是仙。
清谈真药石,雅志乐林泉。
笑看衡门外,随风柳絮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