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官道傍,卧碑何壮伟。
有唐营府督,怀圭姓朱氏。
卢龙昔强藩,巨孽所根柢。
尔胤泚与滔,逆气粤有始。
眈眈元相国,肆笔方述纪。
宁知两月后,口袜不贷尔。
千载托斯人,遗臭同一轨。
荒坟莽芜迹,石兽相攫倚。
双螭已插地,文字未残毁。
徒令行路者,唶唶嗟僭侈。
圣贤树功德,金石无溢美。
末世乃济奸,事定有公是。
奈何极穹崇,来者纷未已。
留此惩不忠,并以愧谄子。
不详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石刻三代遗,独数岐阳蒐。
剥落卧榛菅,奇宝谁见收。
金源亦好事,驼载来蓟丘。
岂知桥门镇,天为兴邦留。
我老幸摩娑,考古思西周。
使君精篆法,声华振皇州。
足追史籀制,惜值车攻休。
騑騑五马来,东向会稽游。
会稽岂无碑,颂述徒誇浮。
愿言宣仁化,嗣续垂千秋。
百花洲上姑苏台,吴王宴时花正开。
半空画烛西子醉,三更铁甲东门来。
吴波渺渺吴山簇,不见娇嚬倚阑曲。
丹枫落月怨啼乌,碧草东风惊走鹿。
阖闾丘墓相连处,应恨夫差迷不悟。
断指千年血未乾,游魂夜哭台前路。
灵王倾国崇台宇,按剑章华睨中土。
弁裳伏地走诸侯,钟鼓凌空震三楚。
骋骄不畏伍子谋,落成乞与吴兵游。
孤舟竟走江上路,块土独枕山中愁。
十年伯气终萧索,回首华容归不得。
饥魂漂泊啼秋烟,细腰却舞新王前。
神娥缥缈高唐上,楚宫楼阁森相向。
丹枫苍桂涌孤阙,锦石清江簇连嶂。
行云漠漠飞雨寒,孤猿咽咽秋花间。
翠旂龙驾杳何处,断魂残梦愁空山。
微臣宋玉誇能赋,当日襄王岂真遇。
千古秋风恨未平,高泉飞落三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