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东野诗

吾于古人少所同,惟识韩家十八翁。

其辞浩大无崖岸,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此老颇自负,把人常常看。

于时未尝有誇诧,只说东野口不乾。

我生最迟暮,不识东野身。

能得韩老低头拜,料得亦是无量文章人。

前日杜子长,借我孟子诗。

三日三夜读不倦,坐得脊折臀生肢。

旁人笑我苦若是,何为竟此故字纸。

童子请我愿去烧,此诗苦涩读不喜。

吾闻旁人笑,叹之殊不已。

又畏童子言,藏之不敢示。

奈何天下俱若然,吾与东野安得不泯焉。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对古人了解不多,只认识韩家十八位老翁。
他们的文辞广大无边,如同碧海吞没了秋天晴朗的天空。
这位老者非常自信,常常以高傲的眼光看待他人。
那时他从不夸耀自己,只是说东野说话滔滔不绝。
我生得晚,没见过东野本人。
能令韩老低头致意,想来也是才华横溢的文人。
前几天杜子长借给我孟子的诗。
我连续三天三夜阅读,直到脊背弯曲、臀部酸痛。
旁人嘲笑我如此辛苦,问我为何如此沉迷这些旧书。
有个童子请求我把诗烧掉,因为那诗太苦涩,他不喜欢。
我听到别人的笑声,感叹不已。
又怕童子的话,只好把诗藏起来,不敢示人。
然而世人都如此,我和东野怎能不被淹没呢?

注释

吾:我。
古人:古代的人。
韩家十八翁:指韩姓的多位著名文人。
浩大:广大。
崖岸:边际。
碧海:大海。
秋晴空:秋天晴朗的天空。
自负:自视甚高。
看:看待。
誇诧:夸耀。
东野:指某位名叫东野的人物。
迟暮:晚年。
低头拜:低头致敬。
无量文章人:极有才华的文人。
杜子长:杜甫。
孟子诗:孟子的诗篇。
坐得:坐到。
脊折臀生肢:形容长时间坐着导致身体不适。
苦若是:如此辛苦。
故字纸:旧书,泛指古籍。
童子:小孩。
苦涩:难以理解或欣赏。
读不喜:不喜欢阅读。
叹之殊不已:深深地感叹。
畏:害怕。
藏之:藏起来。
奈何:无奈。
俱若然:都像这样。
泯:消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令的作品,名为《还东野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文学态度的诗作。

开篇“吾于古人少所同,惟识韩家十八翁。”两句,诗人表明自己与古代文人不多相同,只认同韩愈的文学风格。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文章巨公”,其文学作品以雄浑、典雅而著称。

接着,“其辞浩大无崖岸,有似碧海吞吐秋晴空。”诗人用宏伟壮丽的语言来形容韩愈的文笔,好像广阔的碧海能够吞吐秋日晴朗的天空,这种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韩愈文学才能的高度赞赏。

在“此老颇自负,把人常常看。”两句中,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自视甚高,但却时常去关注他人。这里体现出诗人的谦逊和对他人作品的尊重态度。

“于时未尝有誇诧,只说东野口不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当时并没有过分夸张的言论,唯一关心的是名为“东野”的某位文人的诗作是否会被人遗忘。

随后的“我生最迟暮,不识东野身。”则透露出诗人自己晚生,对于“东野”这位文人的了解不足之感。

紧接着,“能得韩老低头拜,料得亦是无量文章人。”诗人表达了如果能够得到像韩愈这样的文学巨匠的认可和尊重,那么自己也就有了成为伟大文章家的资格。

在“前日杜子长,借我孟子诗。”中,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友人杜子长曾经向他借阅《孟子》中的诗篇,这里展示了诗人的学问和文学素养。

接下来的“三日三夜读不倦,坐得脊折臀生肢。”则描绘出杜子长对这首诗的极度沉迷,他连续三天三夜未曾休息,甚至因为久坐而感到身体疲惫,这种刻画展现了诗歌所带来的强烈吸引力。

“旁人笑我苦若是,何为竟此故字纸。”这里,诗人表达了旁观者对杜子长行为的嘲讽,以及自己对于这种批评持有的困惑。他们不解,为何要如此沉迷于这些文字。

在“童子请我愿去烧,此诗苦涩读不喜。”中,出现了一位童子请求诗人将这首诗焚毁,因为他认为这首诗太过艰深,不易为人所喜。这种情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不同评价和接受程度。

“吾闻旁人笑,叹之殊不已。”诗人对于这些嘲讽感到无比的叹息和不解,这种心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恼与孤独。

最后,“又畏童子言,藏之不敢示。”则表达出诗人的恐惧,他害怕童子的建议会被他人所知,因此将这首诗深藏,不敢再次展示于世人面前。

全诗以个人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文学的执着和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展现了一个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文学传承的重视,以及他们在艺术追求上的孤独与坚持。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饮客

青山何岩岩,江流自浑浑。

欲由白石道,先自长松门。

其间有万景,轩豁忘乾坤。

适可得以心,不可为客论。

安得山水交,共无世俗言。

携琴写古声,酌泉求清源。

适时固虽疏,谋道岂不敦。

谁能歌此诗,侑我饮客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人久雨

拂拂春郊起绿烟,群农日日望丰年。

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

忆酒有心吞俗价,伤春无语寄哀弦。

无田却作无忧者,赢得丰凶一听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人春雪

莫叹年来雪句迟,雪迟诗句更依微。

风来海国盐波涸,春入仙田玉气肥。

雏鹤暖娇摇羽脱,老龙枯痒退鳞飞。

天工人代如端的,安得吾能及九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夜坐

破窗多穿风,冷烛无定焰。

滴沥随衣泪,反覆到心念。

趋生迷夷涂,失城陷深堑。

病拙未为疗,膏肓不容砭。

无家可容归,有灶亦断掭。

凫短鹤胫长,饮啄两自赡。

天有不可问,何独于我欠。

吾观序卦辞,否乃适泰渐。

而余何为者,独此不见验。

譬如白为缁,一造遂永染。

久生人所羡,我独处之厌。

安得盖棺去,手足同一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