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轩举医隐庐

力子治小学,而以通于医。

五十守田里,不与金门期。

偶为人海游,想望中兴基。

儒术世弗尚,顾被方技知。

维时急变法,二圣方宵衣。

宗衮非间平,硕辅无韩琦。

大患讳自养,责效剂和微。

传宣无虚晨,赏赉使遝驰。

郭玉之所怖,越人固见几。

有庐城西南,爽垲于病宜。花竹与果蓏,适情兼?饥。

我来已改元,相见馀赍咨。

正有栋榱惧,岂徒弓剑悲。

省君插架书,犹是俸入遗。

窥源證诵籀,订赝穷轩岐。

此理东西同,新故何常师。

医国匪吾事,活人聊自怡。

每从谈姬岩,安能忘阳崎?

一壶处处可,所冀太平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力轩举医隐庐》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创作。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力轩在医学领域的深造与实践,以及他晚年选择隐居庐城,利用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藏书进行医学研究的情景。

首句“力子治小学,而以通于医”,点明力轩在基础教育(小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医学知识,展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深厚功底。接着,“五十守田里,不与金门期”描述了力轩在年届五十时,选择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生活,专心于医学研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

“偶为人海游,想望中兴基”则表达了力轩虽身处民间,但心系国家,渴望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然而,“儒术世弗尚,顾被方技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儒家传统学术的忽视,而对医学(方技)却有所认知和重视。

接下来,“维时急变法,二圣方宵衣”提到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两位圣主(可能指皇帝)日夜操劳,试图推动改革。然而,“宗衮非间平,硕辅无韩琦”指出改革过程中缺乏得力助手,难以实现平稳过渡。

“大患讳自养,责效剂和微”强调了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并指出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措施来解决。随后,“传宣无虚晨,赏赉使遝驰”描绘了朝廷频繁发布诏令,奖赏官员的场景,体现了改革的紧迫性和激烈程度。

“郭玉之所怖,越人固见几”引用古代医学家郭玉和扁鹊的故事,暗示力轩在医学上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有庐城西南,爽垲于病宜”则点明力轩选择在庐城西南的环境中隐居,这里环境宜人,有利于他的医学研究。

“我来已改元,相见馀赍咨”表明诗人与力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遇,交流医学心得。“正有栋榱惧,岂徒弓剑悲”表达了对力轩在医学研究中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力轩因医学而产生的悲凉情绪的理解。

“省君插架书,犹是俸入遗”描述力轩将书籍视为珍宝,这些书籍是他过去作为官员时所得的遗产。“窥源證诵籀,订赝穷轩岐”表明力轩在医学研究中注重文献考证,力求真伪分明,深入研究古代医学典籍。

“此理东西同,新故何常师”强调了医学研究的普遍性和不变性,无论东西方,医学原理都是相通的。“医国匪吾事,活人聊自怡”表明力轩虽然不直接参与国家治理,但他通过医学研究,致力于拯救生命,自我感到欣慰。

最后,“每从谈姬岩,安能忘阳崎?”表达了力轩在医学研究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以及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一壶处处可,所冀太平时”则寄托了力轩希望在和平时期,能够继续他的医学研究,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福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力轩在医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也反映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医学研究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司直

病深始悟世无医,伤性残生悔已迟。

廿载未乾当室泪,一贫难塞倚闾悲。

庾尘不污归无忝,陶幕相依死有知。

槁木成灰犹汝恸,遥怜痴叔鬓如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鹅房观穫示轩举

慰情涉林坰,乘霁得观穫。

人烟广莫野,十数即墟落。

黄云错蒲苇,弥望际丛薄。

沮洳自古然,潴防恃力作。

物穷例返本,敦俗孰农若?

耘耔以俟天,操蹄愿已约。

营田有遗迹,稍稍事芟斫。

犹似陶江佃,羡君好腰脚。

平生习畴垄,老顾无住著。

休日亦自难,相从一宿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展重阳同石遗嘿园宿师子窝因过秘魔压

秋深赴霜林,常恐风先我。

谁知前夕雪,断送陆浑火。

渥丹变焦墨,入画亦自可。

狂飙通夜号,千树晓不堕。

成毁时则然,造物测或叵。

君看初日丽,倏尔黑云裹。

却趁半晌晴,秘魔厓下坐。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华卿协揆侨居天津感念去岁赏秋海棠用同馆天宇韵见寄依和

断肠花尽又霜天,心似寒灰不复然。

金马尚容充小隐,月泉何意结今缘?

史宬笔削关传信,社饭思量忍溯前?

欲藉门生询足疾,篮舆准抵地行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