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参寥房

乡国秋行暮,房栊日已暝。

惊风多犯竹,破月不藏星。

钩箔檐花动,抄书烛烬零。

非关相见喜,自是眼长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家乡秋意渐浓,天色已近黄昏。
狂风吹动竹林,残月无遮掩地露出星星。
屋檐下的帘幕随风摇曳,读书时的蜡烛只剩火星。
这并非因重逢而喜悦,而是因为长久未见眼中充满期待。

注释

乡国:故乡。
暮:黄昏。
房栊:房屋门窗。
暝:昏暗。
惊风:大风。
犯:吹动。
竹:竹子。
破月:残缺的月亮。
钩箔:挂有帘子的窗户。
檐花:屋檐上的装饰或花饰。
抄书:翻阅书籍。
烛烬:燃烧后的烛芯。
相见喜:重逢的喜悦。
眼长青:眼神充满青春活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诗人秦观在乡间房舍中的所见所感。"乡国秋行暮"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着诗人旅途劳顿,正值秋季黄昏。"房栊日已暝"进一步渲染了天色渐暗的氛围。

"惊风多犯竹",通过写风吹动竹林,形象地展现了秋风的力度和动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或期待。"破月不藏星"则描绘了月亮被云层遮挡,但仍能隐约看到星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夜空画面。

"钩箔檐花动",诗人注意到屋檐下的帘幕随风轻轻摇曳,如同花瓣般轻盈,增添了诗意。"抄书烛烬零"则通过描写蜡烛燃烧后的残烬,暗示了诗人深夜仍在读书,体现了他的专注和勤奋。

最后两句"非关相见喜,自是眼长青",诗人表达的并非因为即将见到参寥而喜悦,而是说自己的眼睛因长久的阅读而变得敏锐,心境如青翠之眼,寓意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寄少仪弟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

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

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孙莘老少监

一出承明七换麾,君恩复许上彤墀。

白衣苍狗无常态,璞玉浑金有定姿。

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

鳌头只在蓬山畔,行赴蟠桃熟后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张文潜右史

解手亭皋才几月,春风已复动林塘。

稍迁右史公何泰,初阅除书国为狂。

日出想惊儒发冢,风行应罢女争桑。

东坡手种千株柳,闻说邦人比召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李公择郎中

节旄淮畔脱秋风,忽跨鲸鱼上碧空。

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江南又说衣冠盛,廷右仍瞻礼乐隆。

朝睍既升淮海见,瀌瀌雨雪自消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