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陆宣公祠

冰玉为骨秋为神,堂堂内相真天人。

谏草数百垂清芬,仁义一洗功利尘。

刳肝沥血空排云,白日不鉴吾忠勤。

奉天诏下哀痛新,将士感泣天亦闻。

皇威雷动清九垠,一纸可敌百万军。

草茅学古期致君,以额扣阍九虎嗔。

玉堂云雾当华津,耿耿何不批龙鳞。

一尊酹古凄夕曛,鹓湖之水春复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冰玉般的纯洁,秋意为神灵,堂堂内相,真是天人合一。
众多劝谏文书散发出清雅之香,仁义之道洗尽功利尘埃。
我沥尽心血却如排云无用,白日不理解我忠诚勤勉。
遵奉天命下达悲痛诏书,将士们感动落泪,连天亦感知。
皇权威严震动九天,一纸诏令胜过百万大军。
我期望效仿古人,辅佐君王,额头触碰宫门,却遭猛虎怒视。
玉堂之上云雾缭绕,如同华美的渡口,为何不揭穿昏君的面纱。
举杯祭古,夕阳凄凉,鹓湖之水年复一年流淌。

注释

冰玉:比喻人的纯洁。
秋为神:秋天象征着高洁。
堂堂:形容盛大或正直。
内相:宫廷内的宰相。
清芬:清雅的香气,比喻高尚品德。
刳肝沥血:形容极度忠诚付出。
批龙鳞:比喻直言进谏。
鹓湖:古代传说中的神湖,比喻理想的政治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谒陆宣公祠》,通过对陆宣公祠的描绘,表达了对陆贽这位唐代贤相的敬仰和对其忠诚谏言的感慨。首句“冰玉为骨秋为神”,形象地刻画了陆宣公的高洁品格,如冰玉般清冷,秋意般深沉。接着赞美他的公正无私,“堂堂内相真天人”,称其为天人般的贤相。

诗中提到陆贽的谏草散发出清芬,象征着他的仁义精神洗涤了世俗的功利气息。“刳肝沥血空排云”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与付出,然而并未得到应有的理解和赏识。“白日不鉴吾忠勤”流露出他的无奈与悲愤。在皇帝哀痛之时,他的建议却能感动天地,显示出其影响力巨大。

“皇威雷动清九垠,一纸可敌百万军”进一步强调了陆宣公的智慧和影响力,即使是简单的文字也能产生极大的作用。诗人期待自己能像古人那样致君尧舜,但现实中的阻碍重重,如同“草茅学古期致君,以额扣阍九虎嗔”。

最后,诗人面对祠堂的云雾,发出“玉堂云雾当华津,耿耿何不批龙鳞”的感叹,表达了对陆宣公未能得到明主理解的遗憾。在夕阳下,他举杯祭奠这位古代贤者,心中充满哀伤,而鹓湖之水年复一年,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对先贤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扬了陆宣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身成仁者也并为发之

葵榴入眼明,得酒慰衰齿。

胡为浪自悲,怀古泪纷委。

湘江沈忠臣,越江沈孝子。

沈骨不沈名,清风两江水。

或云非正命,是昧舍生理。

归全岂发肤,所惧本心毁。

哭父天为惊,忧君国将燬。

于焉偷吾生,何以立戴履。

脩短在百年,芳秽垂千纪。

之人死犹生,滔滔真死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蔡琰归汉图

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停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辨琴智,不辨华与夷。

纵怜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终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水云深处

霏霏弄閒态,滟滟扬素纹。

幽人不可即,但见水与云。

苍狗纷世情,瞿塘在平地。

所以盟白鸥,万荷最深处。

形式: 古风

赠兰坡星翁

深林澹孤芳,一洗桃李姿。

采采坡云暮,持之欲遗谁。

故人青云端,或在江海涯。

青云达者路,江海幽人期。

有如一种兰,升沈亦殊岐。

南宫香满握,谁使纫湘累。

客笑试问君,君曰数所为。

嗟予偶阅理,焚膏自童时。

功名千载芬,白首心已违。

富贵倘贻臭,不如贫贱怡。

吾生吾自断,为谢君平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