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其九)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

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

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

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

形式: 古风

翻译

黎山中有位隐士,形体枯瘦但精神饱满。
他背着柴火进入城市,嘲笑我身着儒生的服饰。
他一生没有听过诗书,怎会知道孔子、颜回这样的圣贤。
他自由自在地来去,荣辱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日落时分,鸟兽归巢,他的家坐落在高高的云端。
我们的交谈无法沟通,他只能频频叹息,手指轻弹。
他似乎在说你是尊贵之人,却像龙凤一样栖息于荒野。
他赠我古旧的贝币布匹,今年海风格外寒冷。

注释

黎山:指偏远的山岭。
幽子:隐士。
形槁:形体枯瘦。
神独完:精神饱满。
负薪:背柴。
城市:市集。
儒衣冠:儒生的服饰。
孔、颜:孔子和颜回,古代儒家圣贤。
翛然:自由自在。
荣辱:荣誉与耻辱。
孤云:高处的云彩,象征孤独。
不通:无法沟通。
叹息:叹气。
君贵人:尊贵的人。
草莽:荒野。
古贝布:古老的贝币布匹。
海风:海上的寒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比隐者与世人生活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于淡泊明志、超脱尘俗的向往。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这里的“幽子”指的是隐居在深山中的人,他们的身体虽然看似枯槁,但内心却保持着完整和纯净。这样的开篇已经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清高脱俗的意境。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诗人通过隐者的视角,带着轻蔑之情看待那些整日忙碌于世俗礼仪和装扮的人们。这里的“儒衣冠”代表的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服饰和礼节。

“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这两句表明隐者对传统文化并不关心,也不了解孔子、颜回这样的圣贤。这里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隐者的行为不受世俗评价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自成一体,不为外界荣辱所动摇。

“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这里描绘了隐者居住的环境,日落时分,连鸟兽都已四散,隐者的家却高悬于云端,形象地表达了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隐者与世人交流的困难,或者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慨。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对于无法沟通的悲哀和无力感。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这里可能是在比喻隐者如同高洁的人物,他们虽然生活在世俗之下,却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这两句是对隐者的赠言或是诗人自己的感慨。古贝布可能象征着某种纯净和珍贵,而海风的寒冷则映照出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世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东方有一士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子由三首(其二)东楼

白发苍颜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

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

小醉易醒风力软,安眠无梦雨声新。

长歌自誷真堪笑,底处人间是所欣。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子由三首(其三)椰子冠

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