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的作品《次韵任伯途中见寄(其二)》中的节选。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白头青简负三馀”,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岁月流逝,感叹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经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机会和时光。“白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青简”则比喻为记录历史或知识的竹简,暗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反思。“负三馀”则表达了对过去未能充分利用时间的遗憾。
接下来的“得丧穷通不问渠”,表明诗人对人生的得失、穷困与通达都不再关心,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太多世事,看透了人生的无常,所以不再执着于这些外在的得失。
“但恐风霜侵尔稼,敢期盗贼避吾闾”两句,诗人担忧外界的艰难环境会侵蚀到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担心盗贼会侵犯家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秋蝉冬蝶空离恨,渭水秦山政索居”中,“秋蝉冬蝶”分别代表秋天的蝉鸣和冬天的蝴蝶,都是自然界中的短暂存在,诗人借此表达对生命短暂和自然规律的感慨。“空离恨”意味着这种离别和变化带来的遗憾是徒劳的,无法改变。“渭水秦山”则是地名,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历史的深远,而“政索居”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最后,“何日离合南北史,倩君成就一家书”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记录历史的愿望。他期待有一天能像编纂历史书籍一样,整理自己的经历和思想,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经历和未来的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知识传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