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

归来更读十年书,自笑今吾即故吾。

栗里溪山晋处士,桐江风月汉狂奴。

种梅添得诗多少,爱菊何拘酒有无。

随分生涯聊尔耳,门前应免吏催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再读书十年,如今嘲笑自己已是过去的我。
像栗里溪山中的隐士晋朝人,又如桐江边风月下的狂放之徒。
种植梅花增添了多少诗意,爱菊花何必在乎是否有酒。
随性的生活就这样吧,门前应不会有人来催缴田租。

注释

归来:返回、回归。
更:更加。
读:阅读。
十年书:很多年的书。
自笑:自我嘲笑。
今吾:现在的我。
故吾:过去的我。
栗里:地名,指晋代隐士王绩的居所。
溪山:溪流和山峦。
晋处士:晋代的隐士。
桐江:古地名,浙江桐庐江。
汉狂奴:汉代的狂放之人,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种梅:种植梅花。
添得:增添。
诗多少:许多诗歌。
爱菊:喜爱菊花。
何拘:何必拘泥。
酒有无:是否有酒。
随分:随便、随性。
生涯:生活。
聊尔:如此而已。
耳:罢了。
门前:家门口。
吏催租:官吏催缴田租。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归来更读十年书,自笑今吾即故吾"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豁达与超脱,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但个人的内心世界却可以保持一致,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自我认知的坚持,是超越世俗变化的。"栗里溪山晋处士,桐江风月汉狂奴"则描绘了诗人隐逸的生活状态,他或许曾在栗里溪山间做过一名隐士,在桐江风月中享受着自然之美,这些都是他超脱尘世的一个侧面。

接下来的"种梅添得诗多少,爱菊何拘酒有无"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种植梅花,不仅是为了欣赏其美丽,更可能是为了激发诗意,这些都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菊黄的喜爱,也反映出他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最后,"随分生涯聊尔耳,门前应免吏催租"两句,诗人表现出了对生活现实的接受与顺应。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对于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情,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不必过于烦恼。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能够远离尘世纷争,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诗人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传递了一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湖

西湖胜概甲东南,满眼繁华今几年。

钟鼓相闻南北寺,笙歌不断往来船。

山围花柳春风地,水浸楼台夜月天。

士女只知游赏乐,谁能轸念及三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北山何先生故宅

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吾家(其二)

明月成三友,青山结四邻。

家贫猿执爨,林静鸟司晨。

好竹能医俗,幽花不媚人。

盘餐何所有,春韭与秋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吾家(其一)

松阴六七里,茅屋两三家。

坡煖四时笋,溪寒五月花。

泉声挟风雨,云气走龙蛇。

谁谓谋生拙,门前数亩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