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儿明道(其五)

汝母知书甚,埋香已六年。

黄泉今教汝,紫玉未还天。

归妹真无实,童乌不与玄。

道香诗卷在,谁与守遗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亡儿明道(其五)》,通过哀悼亡儿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悲痛和怀念之情。

首句“汝母知书甚”,点出亡儿的母亲是一位识文断字的人,暗示了亡儿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接着,“埋香已六年”一句,以“埋香”这一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了亡儿去世已有六年的事实,表达了时间之长和逝者之久远。

“黄泉今教汝,紫玉未还天”两句,运用了神话色彩的比喻,将亡儿的灵魂比作黄泉中的教化者,而“紫玉未还天”则暗示亡儿尚未得到超脱,仍在人间或冥界徘徊,表达了诗人对亡儿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归妹真无实,童乌不与玄”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亡儿的思念。其中“归妹”出自《易经》,意指女子出嫁,这里可能暗含了对亡儿未来的期盼;“童乌不与玄”则可能借用了古代关于童子乌鸦的传说,表达了对亡儿未能实现其潜能的遗憾。

最后,“道香诗卷在,谁与守遗篇”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亡儿作品的珍视和对传承其精神的渴望。诗人希望亡儿留下的文学作品能够被后人铭记,但又担心无人能继续守护和发扬这些作品,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和对亡儿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一系列象征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亡儿的哀思和对其作品的珍视,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亡儿明道(其六)

返葬陪而母,凄凉向海云。

前为西雁冢,上是华姜坟。

地下精魂聚,人间骨肉分。

秦淮将汉口,相望在斜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哭亡儿明道(其七)

一夕南禺桂,团团泣露华。

芬芳终不实,摇落且无花。

兆梦曾何益,当门未可誇。

嘉名徒锡汝,吾母恨无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哭亡儿明道(其八)

为尔应稽颡,虽殇是长儿。

三号肠已绝,一痛晕虽支。

老母忧劳早,皇天警戒迟。

平生情太过,更在始衰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亡儿明道(其九)

忆从南海帝,祷得石麒麟。

德薄难留汝,门寒每畏人。

徒然劳岳渎,不得照星辰。

夭折皆予罪,从何赎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