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儿明道(其六)

返葬陪而母,凄凉向海云。

前为西雁冢,上是华姜坟。

地下精魂聚,人间骨肉分。

秦淮将汉口,相望在斜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哀悼失去的爱子时的内心情感与景象。通过“返葬陪而母,凄凉向海云”两句,诗人以哀伤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母亲一同前往儿子墓地的情景,海云的凄凉背景更添了悲痛氛围。接着,“前为西雁冢,上是华姜坟”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儿子的墓比作西雁和华姜的坟,不仅形象地指出了墓地的位置,也暗示了对儿子的深切怀念。

“地下精魂聚,人间骨肉分”这两句,表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强烈对比,精魂相聚于地下,而骨肉却在人间分离,这种生死的鸿沟,使得情感更加深沉。最后,“秦淮将汉口,相望在斜曛”两句,以秦淮与汉口两地遥相对望,夕阳斜照的景象,象征着尽管生者与死者相隔遥远,但思念之情如同这永不消逝的斜曛,永远照亮彼此的心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作者在失去爱子后的深深哀痛与无尽思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与死亡深刻哲思。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亡儿明道(其七)

一夕南禺桂,团团泣露华。

芬芳终不实,摇落且无花。

兆梦曾何益,当门未可誇。

嘉名徒锡汝,吾母恨无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哭亡儿明道(其八)

为尔应稽颡,虽殇是长儿。

三号肠已绝,一痛晕虽支。

老母忧劳早,皇天警戒迟。

平生情太过,更在始衰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亡儿明道(其九)

忆从南海帝,祷得石麒麟。

德薄难留汝,门寒每畏人。

徒然劳岳渎,不得照星辰。

夭折皆予罪,从何赎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哭亡儿明道(其十)

书声犹在耳,课读未从容。

病后茹荤少,春馀衣袷重。

参苓催命易,狼虎咥人凶。

不是聪明甚,从教学作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