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沧江秋色暮,幽思起穷居。
风叶寒侵梦,窗灯冷照书。
砌深虫韵咽,天淡雁行疏。
终谢人群去,孤峰待结庐。
这首宋代诗人释智圆的《秋夕》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静谧画面。首句“沧江秋色暮”展现了江面上秋意渐浓的黄昏景象,暗含诗人孤独的心境。接着,“幽思起穷居”直接点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寓居之处的清寂触发了他的深沉思绪。
“风叶寒侵梦”写夜晚微凉的风吹过落叶,不仅带来了寒冷,也似乎穿透了梦境,暗示了诗人难以摆脱的忧虑。窗灯“冷照书”,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灯光虽暖,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冷。
“砌深虫韵咽”描绘了台阶下的虫鸣声低沉而断续,如同诗人内心的愁绪般压抑。天空“天淡雁行疏”,寥寥几只大雁在稀疏的行列中飞过,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和季节的萧瑟。
最后两句“终谢人群去,孤峰待结庐”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决定远离喧嚣,独自隐居于山峰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志向。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白云高卧者,滞疾阻相寻。
信断沧洲阔,房扃翠岳深。
寒虫藏坏壁,庭树滴残霖。
早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
满眼皆相识,论心自不同。
闲门扃夕照,败叶落西风。
往事全成梦,浮生渐觉空。
支颐独无语,四壁响秋虫。
隐几不成寝,何人慰寂寥。
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
静语窗灯暗,归心海寺遥。
唯应释慧远,莲社为相招。
浅碧与深绿,萋萋古岸傍。
旅愁生暮色,吟思发清光。
过雨侵闲径,披烟上坏墙。
更堪思往事,金谷旧年荒。